![]() |
|
|||
天津北方網訊:“以前我們小區養雞、鴨、羊的,挖井種菜的到處都是,亂極了,看着別的小區改造的好特別羨慕,現在輪到我們散片小區了,大家別提有多高興了。”家住北辰區引河西里小區的王殿芹說,政府的舊樓改造把小區的環境改造好了,大家都把自己家裝修了一下,跟住進新房一樣!
記者從市舊樓區居住功能綜合提升改造指揮部獲悉,今年20項民心工程確定的852個散片舊樓區綜合提升改造已經全部開工。目前,屋面防水、外檐整修等受雨季影響較大的改造項目,已完成80%,6月底前完工。9月底前全部散片舊樓區將完成驗收和接管移交工作。
改造實行“一樓一方案”
今年改造的散片舊樓區點多、面廣,不便於大規模施工,小區房齡和樓質差異大,不同小區羣衆需求不盡相同。爲了讓改造更加便民利民、貼近百姓需求,市區兩級指揮部堅持廣納民意,建立了小區居民、居委會、街道三級社會服務平臺,通過多種渠道,聽取羣衆意見,怎麼改、改什麼,讓羣衆說了算,實行“一樓一方案”,從小區實際需求出發確定改造項目。
在北辰區引河西里小區,記者看到,施工人員正在對自行車棚進行施工。“我們小區困難羣體多,圈地種菜、私搭亂蓋較多,自行車、電動車被偷情況嚴重,房頂存在漏雨情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改革方案。舊樓改造,必須拆違先行,爲了讓居民配合拆除違建,居委會反覆入戶做工作,帶領大家去改造好的小區參觀。慢慢的羣衆從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支持,將違建全部拆除。”天津市北辰區引河裏第一社區居委會主任馬淑紅說,在入戶走訪中,根據羣衆反映的問題,結合小區特點,修建了自行車棚,並對屋頂、地下管道進行了全面提升改造。
“我今年68歲,在這住了十幾年了,說實話,沒想到會改造成這樣。以前,院子裏樹枝、杆子太多了,夏天蚊子蒼蠅到處是,5歲的小孫女過來玩都不敢撒手。我們家下水管道天天向外滲水,廁所管道都爛了,找人幫忙才用水泥把管道糊上了。”居民王殿芹說,改造後,大家心裏都很感動,現在小區的環境和原來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今年的散片舊樓改造和市建委二步節能結合在一起,對房屋樓頂加設保溫板,窗戶換成節能採光窗。引河西里小區涉及的問題比較多,也是改造項目最全的,除了常規46個改造工程外,我們還結合小區特點增加綠化、路面硬化等內容,還修建了老年休閒廣場,方便市民生活。”北辰區舊樓改造指揮部工作人員楊少卿告訴記者,這個小區4月初正式開工,預計6月10號開始驗收。
148個小區已改造完成 居民生活環境大變樣
據瞭解,天津市散片舊樓區改造已有148個小區基本完工,正在進行區內自驗。河東區龍潭路17號院是今年最早開始改造的小區,4月15號已經完工。記者走進該小區,紅瓦綠樹交相輝映,像走進了具有歷史積澱的小院。“該小區建於1957年到1964年之間,年代比較久遠,當時修繕的時候,房頂的瓦片已經破損不堪,樓頂經常漏雨,樓體外檐脫落嚴重,下水管道已經鏽蝕,堵塞嚴重。對此,我們用油氈鋪設房頂,徹底解決了漏雨問題,同時對室外排水、室內下水管道進行全面改造,加上了路燈、安裝了監控。”河東區舊樓改造指揮部工作人員張寶全說。另外,利用小區大樹較多的優勢,他們在原來綠化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綠化設計,讓小區更加美觀。
“我在這個小區住了20多年了,原來幾乎家家下水管道都往外冒水,兩三天找人疏通一次,大家都很無奈。有一個鄰居,住頂樓,房頂好幾個窟窿,下雨天得拿着三四個盆接着,找了好多地方都沒給解決,修了這一塊,另外一塊又漏了,他們家的房頂上全是水漬。”居民李秀蘋說,現在小區環境好了,屋子也修好了,給老樓塗的顏色特別漂亮,好多人過來拍照,房價也漲上去了,真是特別高興。
據悉,散片舊樓區提升改造後,將採取專業化管理、產權單位自行管理、居委會牽頭居民自治管理三種管理模式。各區按照聯片掛靠、就近管理的原則,確定了所有小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單位。而龍潭路17號院已於4月20日由新的物業單位接管。
舊樓改造重質量
爲保證施工質量,今年舊樓改造項目採取了市指揮部抽查、監理公司專業查、區指揮部全面查的方式,加大日常檢查力度。市指揮部在原房屋修繕、綜合配套、外部環境、接管驗收等專項督導組的基礎上,又成立了2個綜合巡查督導小組,對各區施工進度、工藝標準、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等方面進行不間斷巡查,發現問題立即督促整改。
截至目前,全市共通報並處罰了22個施工單位,保證了工程質量,同時,還聘用了642名舊樓區監督員,每個小區有1-2名監督員,隨時隨地監督改造過程。市舊樓區指揮部還將對各區上報驗收合格並已移交的小區,按照不低於30%的比例進行抽查。凡整修質量不合格,移交接管不到位的一律不予通過,並責令限期整改。(北方網新媒體記者董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