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近年來,濱海新區一手抓大項目、好項目,一手抓民生建設,依託經濟發展釋放的“能量”,實施“十大民生工程”,發力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和各項民生保障領域重點項目建設,讓人民羣衆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創新發展的成果。截至目前,“十大民生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187億元,隨着一批社會廣泛關注的民生項目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百姓生活環境得到改善,羣衆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城市配套迅速擴容
重點項目密集開工
濱海新區在經濟戰線頻傳捷報,但是與先進地區相比,社會事業與經濟發展還不夠協調。如何適應國家發展戰略的定位要求、迅速對社會事業進行擴容增效、不斷滿足新的體制和經濟體量增長需求?
2013年初,濱海新區制定實施了“十大民生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內容涉及教育、醫療、文化等十個社會和民生領域,利用政府平臺公司多渠道籌資300億元,按照一年規劃啓動、二年全面開工、三年建成運營的思路,新建、改造和提升一批重大民計民生工程,不斷提升居民物質文化生活質量和社會保障能力。
今年是“十大民生工程”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深入落實‘十大民生工程’三年行動計劃,持續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投入力度,推進社會事業協調均衡發展”被明確寫入了濱海新區《政府工作報告》。在2014年50項重點建設項目的基礎上,新區在2015年政府投資計劃中選擇了新區檔案館、B1和Z4軌道交通線等A類項目補充到重點項目中,編制了2015年“十大民生工程”60項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持續推進“十大民生工程”。
濱海新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區着力新建、改造和提升一批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重大民計民生工程,使全區的社會事業和城市服務功能達到或接近中心城區平均水平。
在具體規劃建設過程中,新區按照重點項目和常規項目進行分類,選擇與人民羣衆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社會廣泛關注的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建設。充分發揮政府資金帶動作用,採用BT、BOT、債券融資等市場化籌資方式,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加快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多元投融資機制。同時,抓住在建項目建設關鍵環節,針對制約項目實施的困難和問題進行督查督辦,確保項目早日竣工發揮效益。
借重京津資源優勢
破解制約發展瓶頸
按照規劃,“十大民生工程”將依託發達地區特別是京津兩市的優勢,大膽改革創新,採取資源整合、合作共建、嫁接改造等方式,統籌規劃佈局,建設一批項目,徹底破解制約社會事業發展的難題。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3年6月至今,濱海新區僅在北京已經累計開展招商活動600餘次,走訪2100餘家企業,對接洽談項目2618個,意向簽約項目235個,意向投資額5000億元,項目類型涵蓋教育和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現代服務業等。新區先後與北京大學共建北京大學校友創業天津基地,與清華科技園啓迪創業孵化器搭建清華啓迪濱海孵化基地,開展創業培訓、中小企業孵化與科技創新服務;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共建中科院天津智能識別研究院,牽手北京大學共建北京大學(濱海)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開展尖端技術領域研究與開發;藉助北京科研院所資源,推動曙光信息產業公司成功進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等。
此外,新區全面啓動與京津地區醫療、教育機構合作共建,天津市第五醫院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合作,建成北大醫學部教學醫院,被授牌“北京大學濱海醫院”;醫大總醫院、腫瘤醫院等知名醫療機構在新區建設濱海分院;耀華中學、南開中學等名校相繼落戶新區開辦濱海分校;北京艾毅幼教集團在中新天津生態城設立艾毅幼兒園……兩年來,新區在教育衛生重點工程中累計投入53.3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幼兒園20所,完成14所高中現代化達標工程和72所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達標工程;新建、擴建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啓用6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等。
在綜合交通體系方面,新區重點圍繞京津冀一體化,加快推動交通體系先行建設。到去年底,京津城際延長線、于家堡站主體基本完工,計劃今年8月份建成通車;鐵路進港三線、西南環線、南港一線全面開工;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完工,新北路拓寬、疏港三線立交接天津港九號路工程通車,塘漢路拓寬加快實施。軌道交通已納入全市近期建設規劃,力爭今年上半年開工建設Z4、B1、Z2線,並同步啓動與軌道建設相配套的周邊路網調整及路面公交調整工程等。
澆築民生精品工程
百姓生活持續改善
針對民生工程項目種類多、要求高、專業性強的特點,濱海新區通過加大資金投入、統籌規劃配置、保質量求精品,實現各項基本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的均等化和全覆蓋。
“新區財政有七成財力是用來支持民生。”記者從濱海新區財政局獲悉,去年全年用於民生領域支出573.63億元,佔總支出的比例達到70.42%。
“入住這裏已經好幾年了,越住越滿意。”家住濱海欣嘉園的張女士開心地告訴記者。欣嘉園是新區規劃面積最大的保障房項目,屬於訂單式限價商品住房。“購買之前我們也考察過別的樓盤,但價格不太合適,保障房使我們減輕了不少經濟壓力。”如今,欣嘉園的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逐漸完善,讓她越來越安心,越住越滿意。
兩年來,新區累計投入83.75億元提升市容環境,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7.6萬平方米、竣工4.6萬平方米;累計完成環保領域投資12.1億元,整修道路35條、社區33個,新建改造公園19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如今,通過打造安全蔬菜產業鏈科技惠民工程,新區建立起蔬菜綠色安全體系,確保百姓“舌尖安全”。利用生物環保新技術進行河流湖泊水生物治理,讓景觀河道污水變清,新區水清岸綠景美。
同樣,在文化民政領域和社會保障服務領域,新區也在不斷加大投入,目前已完成提升改造9個文化場館,建成10個全國一級街鎮文化站、276個居民書屋和文化室;濱海新區文化中心工程項目前期工作正有序開展,濱海時報大廈已接近完工,廣電大廈項目正在主體施工;新建11個街鎮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和改造123個社區服務站,建成24個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等。
截至目前,今年新區的60項重點建設項目已開工實施40個,大港老年大學、貽芳託老所等10個項目已竣工投入使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濱海醫院、實驗中學濱海學校等30個項目施工在建;耀華中學濱海學校、濱海新區中醫醫院等20個項目正在積極開展前期工作,爭取年內開工。今後將會有越來越多人創業在濱海、樂業在濱海、安居在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