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北京5月18日電(張志傑)昨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課題組召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發展趨勢和戰略思路研究》中期成果研討會。課題組就“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條件與趨勢特徵以及規劃編制工作建議等重大問題,發佈課題中期報告和五個專題報告。課題組認爲,“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增速將大概率下降,但只要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將如期完成。
據課題組人員介紹,十三五時期,世界經濟或將從低速調整轉入溫和繁榮期,第三代信息技術、非常規油氣技術等新興產業發展催生新經濟增長點,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國家等不同類型經濟體發展趨勢出現分化,全球能源版圖與周邊格局也會發生變化,世界經濟形勢逐步向好,我國既處於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期,又面臨與主要大國關係更爲複雜、能源供應格局異變等諸多不利因素,外部發展環境趨緊。
同時,我國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正在變化。改革紅利空前釋放,要素質量有所提高,“雙創”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機制加快形成,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釋放內需潛力,三大戰略加快實施催生新增長極,我國經濟將繼續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另一方面,勞動力成本上升,儲蓄率下降,資源環境約束強化,傳統比較優勢弱化,高增長時期產生或掩蓋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顯現,對經濟發展的制約日益明顯,我國正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入中高速增長階段。課題初步研究表明,我國經濟增速下降是大概率事件,潛在增長率均值將有“十二五”時期的7.9%下降至“十三五”時期的7.3%。受各種因素制約,“十三五”時期的實際增長率預計在7%左右。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課題組認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點在“全面”、核心在“建成”。關鍵是解決好扶貧攻堅、文化教育與資源環境等短板領域和薄弱環節。只要“十三五”期間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兩個翻番任務將如期實現,社會發展、文化建設、環境保護等方面也將取得顯著進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將如期完成。
“十三五”規劃是我國新常態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要發揮好“十三五”規劃的導向作用。建議將五年規劃由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拓展爲國家發展戰略規劃,體現國際視野和時代特徵,加強各級各類規劃的統籌協調和有效銜接;同時,參照“九五”計劃模式,適當延長規劃期限,以便加強兩個百年目標的銜接。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