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互聯網上流行一個詞“網絡原住民”,主要是指1995年以後出生的孩子,自幼就有條件、有機會、有能力接觸網絡,有些孩子在學會認字之前就會在手機、平板電腦上打遊戲、看動畫片。但是,未成年人在享受網絡帶來的歡樂的同時,由於涉世不深、辨別力、自控力不強等原因,遭到了網絡不良信息的侵蝕,嚴重影響學習和成長,甚至給自己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痛苦。爲營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提高青少年網絡安全意識,國家網信辦在全網範圍內開展“護苗2015·網上行動”專項工作,開展一系列網絡安全課程教育和公益活動。接下來我們爲您剖析網絡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負能量”以及相關部門爲青少年構建清朗網絡空間做出的努力。
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網絡負能量”
網絡色情:淫穢色情製品通過網絡對青少年造成“精神污染”,將他們引入墮落和犯罪道路。一些網站利用青少年對遊戲、動漫和文學的興趣愛好,傳播帶有色情色彩的網絡遊戲、漫畫連載、動漫視頻和低俗網絡文學,使其沉迷。更有些網站,時常出現一些赤裸裸的色情畫面和提示語言,加上彈窗跳出的動畫效果,誘使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點擊。
網絡暴力:研究機構做過一項調查,現實中針對未成年人的“校園暴力”行爲,如今正向虛擬的網絡轉移。由於未成年人心理髮育不成熟,自控能力相對較弱,極易受到具有煽動力的暴力網絡遊戲或圖片、視頻的負面影響。在獵奇心理作用下,未成年人極可能在現實中模仿實現,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網絡詐騙:報告顯示網絡兼職詐騙對青少年網民最具誘惑力,從青少年遭遇的網絡欺詐案件類型上看,虛假購物最多,佔比34.6%,其次是網絡兼職、網絡遊戲、賬號被盜、話費充值等。
網絡交友:從QQ到微信、微博、陌陌以及各種交友網站,以各種需求爲目的涌現的交友羣體層出不窮。利用網絡交友,繼而實施搶劫、強姦、勒索、非法拘禁甚至殺害他人的案件時有發生,這就爲網絡交友埋下了諸多隱患。未成年人上網交友聊天本是正常現象,但若缺少自我保護意識,輕易與網友見面則容易惹禍上身。
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刻不容緩
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一方面要讓未成年人牢固樹立愛國的精神和普及國家安全、網絡安全的基本知識,幫助青少年樹立網絡文明信仰,切實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的監督管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對互聯網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舉報,最大程度上規範網吧的經營,嚴厲打擊黑網吧,將其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限制在最小範圍;並從技術層面上保證網絡信息安全,加大過濾、屏蔽不良信息。
只有家庭、學校、以及同齡交友圈共同努力才能讓青少年安全上網、文明上網、依法上網真正成爲現實。
如今的家長已經認識到網絡對孩子健康成長的巨大影響力,家長應經常注意孩子上網瀏覽的內容,對孩子參與的不健康、不文明網上活動及時指出其危害性並堅決加以制止。另外,家長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上網時間,避免孩子獨自長時間使用網絡,並隨時注意其使用手機上網的情況。
學校應進行有針對的道德教育、宣傳教育和技能教育,打好青少年網絡安全意識的基礎,制定網絡行爲規範,讓青少年掌握識別網絡風險的能力。當發現未成年人瀏覽有害信息,學校、家長要講究科學方法與孩子溝通,不能一味禁止上網,要引導其運用網絡獲取知識和正確與朋友、同學溝通,正確看待網上不良信息。
此外,同齡人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非常重視夥伴兒對自己的評價,因此同齡人羣體的網絡行爲對青少年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國家網信辦護航青少年健康上網
國家的未來在青年,網絡的未來也在青年。爲營造健康清朗的網絡空間,國家網信辦等相關部門積極聯動,開展了一批針對青少年網絡安全、網絡文明的專項行動和主題教育活動,爲青少年淨化網絡空間,引導青少年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網絡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