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5月24日-25日,由天津財經大學主辦的第四屆國際工商人類學大會在該校月牙報告廳舉行。
天津財經大學校長李維安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歡迎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國家的60餘位學者蒞臨研討,介紹了財大在開展跨界創新方面的實踐成果,並指出即將開啓的這場“工商管理與人類學的對話”,將圍繞工商人類學、應用人類學、組織行爲學、消費者行爲、產品設計與開發、市場營銷與關係管理、跨國發展戰略研究等問題展開積極討論,希望通過研討,進一步提升工商人類學的學科社會影響力,爲創業社會發展的變革之路引導方向。






研討會上,工商人類學領域的重要學科奠基者、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工商人類學教授拉瑟爾·貝爾克博士探討了智能製造時代的機器公民權,他把工商人類學視爲一種社會變革的思考方式。談到人與機器的發展倫理關係時,拉瑟爾·貝爾克指出,在鼓勵工業4.0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擁有更多智能和自主權的機器將在經濟和效率上幫助人們對運輸、手術醫療等行業改進管理。“自治的機器”,如Uber等類似的產業,將像科幻小說中設想的那樣,與我們共同分享這個世界,成爲我們的奴隸和主人,開啓新的行爲、法律和倫理的所有權問題。他說,超人的機器將改變我們的觀念,我們有必要思考機器人的權利和責任,給予其“機器公民權”。
談及工商人類學改造社會的基本研究方法時,美國阿拉斯加大學教授阿爾法·瓦里指出,現代化的研究方法強化了工商人類學的社會技術操作性。工商人類學的社會創新解決方法是結論開放性的,打破常規,讓我們不帶偏見地審視社會的管理與創新問題,尋求客戶的話語和受訪者的觀點,真正做到發端於客戶需求開展創新與創業。並引用日本工商人類學專家約翰·麥克裏“同質化的大數據分析帶來同質化的產品設計、過度的市場競爭與資源浪費,工商人類學將是開啓新創業的有效手段,因此工商人類學是一份事業。”的觀點進行論證。
《國際工商人類學期刊》主編、汕頭大學海外專家田廣教授作爲中國工商人類學領域的領軍者,強調了經濟人類學的本土化發展,借鑑楊庭碩教授的相際管理思想,提出了經濟、文化、管理、自然、民族和宗教等因素的跨界整合,形成不同的相際創新場域,拓展了社會創新創業的思想,成爲引領未來發展趨勢的有效戰略決策工具。
談及景觀社會的建構與融合發展,天津財經大學管理首席教授羅永泰提出通過工商人類學研究,進行“泛資源”整合,打造景區社會的人性化場所精神。中山大學的旅遊人類學專家孫九霞教授,探討了農村家庭旅館文化空間的景觀化和社會化。吉首大學的邵侃教授介紹了羅康隆等的“稻作水庫”的生態價值,建構了不同的大地景觀。(通訊員盧政營 王東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