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天津濱海新區塘沽街首屆『身邊好人』評選落下帷幕,33個社區中78位候選人脫穎而出。他們或者是社區中古道熱腸的睦鄰,或者是敬老孝親的孝子,或者是播撒愛心的善者……他們帶給很多人溫暖和感動,成為塘沽街居民心目中真正的『身邊好人』。在他們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從身邊『微善』做起,良好的道德風尚開始在很多社區中生根發芽,蔚然成風。
『愛崗敬業』好人喬佔蘭:『不在編的社區乾部』
家住塘沽街的喬佔蘭是一名來自天津港的退休工人,身為港航之春藝術團團長的她,通過精彩的節目讓很多老人走出家門,離開麻將桌,跳起了舞蹈,唱起了歌。她認真負責的態度和滿腔熱情的服務更是為人稱道,被贊為『不在編的社區乾部』。
『最初的時候,藝術團只有25個人,我想只有節目精彩有趣了,纔能夠吸引到更多的老年人參加。』喬佔蘭為了創新節目,開始絞盡腦汁,她帶著藝術團的成員們辛苦排練,熱情探討,自編自排了大合唱、小品、舞蹈、戲曲、模特等多個出彩兒的好節目。她還帶領隊員們堅持每周三天排練,每逢節假日更是在社區、街道及轄區單位演出,受到廣泛好評。『節目好了,老人們就都來了。』喬佔蘭高興地說,『很多退休的老人都走出家門,離開麻將桌,參加了藝術團。藝術團成員發展到了100餘人。』平日裡,她帶領團員們在港務局花園、新港公園等露天活動場所,為群眾義務演出文藝節目。他們演到哪兒,居民群眾就會跟到哪兒,受益者達萬餘人。
『老有所為』好人劉玉華:在感動中傳遞感動
從2008年退休開始,當志願者就開始成為劉玉華的新職業,從普通志願者一路成長為新村街道志願者協會的『當家人』,劉玉華為這份『職業』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熱情。
『也許當會長和普通志願者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我需要承擔起搭建愛心平臺,帶領更多的人做好事的責任。』劉玉華說,為了讓轄區的孤老不孤、空巢不空,讓殘困的孩子自信快樂,她不斷創新活動形式。自2008年開始,先是由她個人為轄區孤老、特困老人捐送春節禮物,再到2011年帶領親朋好友、愛心人士一起做,五年來,募集捐款10萬餘元,其中她自己和家人就捐款近萬元。『我們拿善款去幫助養老院裡行動不便的老人游濱海賞美景,為孤殘人員送去愛心禮包,帶殘障孩子游玩。讓他們得到快樂就是我們最大的滿足。』劉玉華說,愛心是可以傳遞的。一位經營並不景氣的洗照片大姐,在看到他們為殘障孩子精心准備的活動後,特意趕來捐出了500元錢。社區中另外一位女士鄭道茹更是帶著家人朋友一起參加助老活動,積極進行捐助。這位女士的一句話更是讓劉玉華感動良久,『把錢捐給協會,用得放心』。
劉玉華說:『走過了一個甲子年後還能為社會、為人們做一些有益的事,我感到樂以忘懮。因為熱愛,我願意為志願者事業鋪路搭橋,成為一塊鋪路石。』
『鄰裡和諧』好人李樹珍:讓鄰居成為親人
塘沽街港航社區的李樹珍阿姨總是很忙,清掃樓門,調解鄰裡糾紛,為社區當義務『花匠』。哪裡有問題總會有她的身影出現。她憑著一股真誠勁兒贏得了居民們的信任,更是成為鄰裡和諧的『促進劑』,讓社區中冷漠少了,溫暖多了。
社區開展創建文明樓門活動,李樹珍總是第一個衝在前面,帶領大家把樓道的死角、防火隱患都清理乾淨,窗戶擦拭得光潔明亮。為了讓樓道更亮麗,她還自己出資購買了涂料美化樓道,讓這裡煥然一新。樓道的窗臺上也被居民們擺上了各色鮮花,分外明麗。除了為樓道『美容』,李樹珍的『閑事兒』還管到了樓門外,銘海園小區沒有物業,李樹珍和老伴就連續多年義務為小區花園修剪枝葉,打理花草,成為義務『花匠』。
『遠親不如近鄰,挨著住就是緣分啊,哪能不照應?』李大姐對鄰居們的事兒總是特別『上心』,誰家的被子忘記收了,就幫助收回來。誰家走親戚進不去門了,就留在她家等。誰家鬧意見了,她就幫助說和。去年6月,小區內兩位老人發生口角,誰也不肯退一步,住對門的兩戶人成了『仇人』。李樹珍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晚間在兩家之間奔走、調解。經過兩個晚上的努力,終於使兩戶老人和好如初。(記者付獻傑攝影通訊員孫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