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六一”兒童節即將來臨。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最近幾天,各級各類的兒童文藝展演、晚會、比賽格外集中,導致不少孩子頻頻趕場,身心疲累。
8歲的河北區小學生文文這兩天整天愁眉苦臉,由於他在朗誦、聲樂等方面表現優異,被各方老師“器重”,所以從5月22日一直到6月7日,他的“日程表”被排得滿滿當當。市級、區級、校級的兒童劇比賽、演講比賽和“六一”演出一個接一個。天氣炎熱,孩子每天跑來跑去“趕場”,累得不行,難怪開心不起來。“通知我參加第一個比賽的時候,我還挺高興的,沒想到就一個接一個來了。許多比賽、表演之前,還得經過多次彩排,這幾天,我睡覺都有點睡不夠了。”文文說。“孩子本來想‘六一’期間去北京玩,現在哪兒也去不了了。”文文的父親告訴記者,“現在我們更擔心過多的比賽、表演帶來的壓力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9歲的河西區小學生軒軒雖然不會跳舞,但因爲“長得可愛”,被要求加入班級舞蹈隊參加全校的“六一”慶祝演出。本來是件挺高興的事兒,但因爲排練中三番五次地做錯動作,軒軒被“擔心班級榮譽”的老師說了幾句,還從第一排換到後排,孩子的情緒一落千丈。“讓孩子多多參加活動原本是件好事,但能不能也多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呢?”軒軒的媽媽顯得很無奈。
“六一”是孩子們的假期,而不是文藝秀,孩子更不是專業演員。怎樣才能讓這個本該屬於孩子們盡情歡樂的日子不變味兒?“組織活動是好,但並不是簡單的‘多多益善’,而應該更多地關注孩子們的訴求,現在很多爲孩子設計的活動,總是有意無意地被‘成人化’,造成一些孩子產生‘活動恐懼症’,給心理帶來巨大的壓力。”市青少年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王虹翔告訴記者,“學校應該更多地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尊重孩子的天性和特點,讓孩子們自由選擇,留下一個美好的‘六一’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