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六一國際兒童節是孩子的節日,在這一天,孩子們得到來自社會、學校、父母更多的關愛與陪伴。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成人對他們的影響不容忽視。爲此,天津長期以來持續關心關愛未成年人成長,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讓“護苗”不只在“六一”。

讓快樂營地成爲孩子的第二課堂
“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爲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發明了一種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地道戰,使冀中平原成爲阻擊日本侵略軍的重要地段。”作爲抗戰時期地道戰的親歷者,80多歲的徐銀秀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孩子們講述着那個年代的故事。這一幕發生在河西區越秀路街教師村社區開設的快樂營地“4點半課堂”上。
“每週一到週五的下午4點半之後到家長來接孩子之前都是一個施教的空檔期,屬於學校和家長都不能照顧到的時間段。我們通過開設‘4點半課堂’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們寫作業,另一方面還可以用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們瞭解更多課堂外的知識。”河西區文明辦負責人介紹,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我們有幸請到了就在河西區居住的、當年經歷過抗日戰爭的徐銀秀老人。她結合親身經歷告訴孩子們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珍惜祖國爲他們創造出的良好教育環境。這種形式比讓孩子們單純地看課本、影視作品更加有效果。



市文明辦未成年人保護處處長王愛紅告訴北方網新媒體記者,從2009年至今,市文明辦在全市範圍內共建了1360個快樂營地,基本上覆蓋到各個社區。每年寒暑假都會在快樂營地舉辦大量的道德實踐活動,旨在幫孩子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與此同時,自2011年天津市正式啓動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項目以來,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從無到有,目前總數達到58所,覆蓋5個涉農區縣的近百所中小學校的2萬餘名農村孩子。2015年,天津還將新建10所鄉村學校少年宮,並更多地爭取國家對該項目支持資金,讓更多的鄉村學校學生獲益。
幫扶未成年被告人“無痕”迴歸
在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同時,一些失足的未成年人,也得到了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愛和幫扶。近年來,天津市司法系統大力推進未成年人刑事審判工作,市高院先後與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團市委聯合制定了《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的實施細則》等一系列相關規定,規範未成年人刑事審判中的社會調查工作、心理干預工作、犯罪記錄封存工作。據悉,爲了實現未成年被告人的“無痕”迴歸,天津市對判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被告人的犯罪記錄予以封存,讓這些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在檔案中查不到,從而減少他們重返社會的負擔。

目前,市高院刑一庭成立了未成年人刑事審判專業合議庭,該合議庭審判長由女性法官擔任,另外還有一名合議庭成員擁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以便更好地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特點“柔性”執法。而在河北區檢察院,他們成立的“未檢陽光工作室”已經幫助了很多青少年迴歸“正途”。其中,2014年一起未被起訴的涉嫌聚衆鬥毆犯罪的19名青少年,通過定期聯繫、隨時抽查、回訪教育和暑期幫教等方式,開展跟蹤矯治。目前,已有9名學生考上了大學,翻開了生活的新篇章。
一位從事未成年人刑事審判案件多年的法官表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年齡趨於低齡化,14歲至16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這其中與一些未成年人過早地接觸吸菸、賭博、暴力等內容有關,再加上有的孩子父母離異,或是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導致了孩子性格孤僻,脾氣倔強,遇事較衝動、頭腦不理智。因此,爲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是全社會需要重視的問題。”
開展公益創業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關心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社會公益組織也在發揮着自己的光和熱。夏琳就是其中的一位,曾經是世界五百強企業高管的他,爲了幫扶感覺統合失調(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是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障礙,也可稱爲學習能力障礙)的兒童,毅然辭去了高薪工作,開始了公益創業。

“我的孩子今年7歲了,本該去年就上小學,卻因爲感覺統合失調而延遲入學一年。孩子的情況對我的影響很大,雖然感覺統合失調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病症,通過藥物治療配合康復訓練能夠達到糾正的效果。但是孩子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夏琳說。
據瞭解,感覺統合失調與運動缺乏、手機不離手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夏琳感慨道:“另外,現在城市中的‘隔代養育’也很普遍,老人對孩子的過分保護也會使孩子與社會脫軌。”
夏琳說:“現在很多家長自身都有着很高的學歷,學過很多東西,但是沒有人告訴他們如何成爲家長。我現在想做的事情就是通過建立免費的兒童場館,讓更多的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各種訓練、遊戲,在這個過程中讓他們共享‘親子’樂趣。”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北京看到了一種社區兒童運動館,它是面向社區0—6歲嬰幼兒(尤其是0—3歲)家庭免費開放,提供全日制公益服務,定期開展運動遊戲,通過‘知識普及+操作示範+家庭拓展+跟蹤指導’的形式指導青年家長及其孩子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夏琳後來又去北京、深圳、南京、長沙等地瞭解情況,發現這種公益服務對家長的培訓不僅有線下的培訓,還有線上的輔導,通過一個月一到兩次對家長的線下指導,讓家長學會怎樣引導孩子成長,怎樣與孩子交流。
夏琳希望把這種公益理念帶到天津,把有同樣想法的人聚集在一起,通過長期持續的系統專業知識、運營管理培訓,輔以配套硬件資助,聯合政府相關部門,建立一種扶持與孵化關注社區兒童早期發展、家長教育的非營利性組織,以實現提高人口素質的長遠目標。
在慶祝兒童節日的日子裏,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們一張張快樂的笑臉,但是如果想讓他們一直快樂地成長,需要做得還有很多很多……(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柴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