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權力“減法”促市場“乘法”
——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促市場“強身”
天津北方網訊:“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去年5月,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正式掛牌運行,新區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時隔一年,在審批局迎來它誕生週年的時刻,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發生了突破性的改變。
“行政審批局的設立使得機構人員得到有效精減,”談起改革的成效,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有關負責人感慨萬分,“新區審批機構由18個變爲1個,審批人員由600人減少到109人,審批印章由109顆變爲1顆。”
審批局組建後,又先後兩次進行合併和簡化。從最初的216項最終減少到151項,減幅達30%;投資項目、企業設立、資質資格等審批用時分別不超過原來的1/2、1/3、1/4,平均審批速度提升了75%,實現了全國審批速度領先;一年裏共減少了14項行政事業性收費近6000萬元。
爲企業鬆綁,讓市場發力。政府“瘦身”了,市場也就“強勁”起來。行政審批事項的精簡、流程的優化、效率的提升,進一步改善了濱海新區發展軟環境,促進了投資貿易和生活服務“兩個便利化”,去年濱海新區經濟保持又好又快發展,今年以來主要經濟指標實現較快增幅,這得益於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釋放的紅利、激發的活力、增添的動力。
正是這壯士斷腕的決心和自我革命的勇氣,使得濱海新區簡政放權的大踏步掀起了效能風暴,成爲“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圍繞簡政放權所採取的創新舉措、積累的成功經驗,已經在全市複製、在全國推廣。
據瞭解,天津市15個區、縣,新區各功能區,全部按照濱海審批模式進行復制,組建行政審批局。今年3月,中央編辦、國務院法制辦印發了《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工作方案》,決定在天津、河北、山西等八個省市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工作。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湖北省襄陽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經開區等地也借鑑濱海審批模式,組建成立審批局。
過去的一年裏,濱海新區下好簡政放權的“先手棋”,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了市場活力的“乘法”。“一顆印章管審批”的改革效應在不斷放大。未來濱海新區還進一步在簡政放權上下功夫,在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上下功夫,在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上下功夫,在打造便捷高效的服務平臺上下功夫,在增進改革合力上下功夫,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