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5月初,一封名為《支持日本歷史學家》的公開信最早在美國學界流傳,進而引發國際學界強的公開信烈共鳴。短短兩周內,簽名學者已經由最初187人增至460多人,其中包括許多來自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的知名歷史學家。
公開信呼吁安倍政府正視日本戰時強征『慰安婦』等歷史事實,並聲援無懼日本政府壓力、勇於探究歷史事實的日本歷史學家。
那麼,這封公開信究竟如何出爐,為何能在國際學界引發廣泛反響?為此,新華國際客戶端采訪了在公開信上署名的兩位美國學者,康涅狄格大學教授亞歷克西·杜登和康奈爾大學高級研究助理馬克·塞爾登。
【政治氛圍異常】
杜登在回復新華國際客戶端的電子郵件中回憶,今年3月底,在芝加哥舉辦的亞洲問題研究協會年會上,一些研究日本問題的學者在交流中感覺到,過去一年,日本出現一種『相當異常』的氛圍,限制公開討論和爭論日本現代史的特定內容。於是,與會學者決定以公開信的形式表達擔懮。
杜登和喬治敦大學教授喬丹·桑德一道擔任起草公開信的協調人,但實際上,許多學者都參與了起草。在內容獲得學者一致同意後,公開信於5月初對外發表。最早共有187位學者簽名,但此後更多學者不斷加入,簽名人數已經超過460人。
塞爾登屬於首批在公開信上署名的學者之一。在談到署名原因時,他表示,自安倍上臺後,日本政治氛圍發生許多變化,這封公開信意在作出回應,引起各界關注。
他說,當前,日本反思殖民統治和侵略暴行的最重要文件,比如『村山談話』與『河野談話』正在許多方面遭受攻擊,安倍政府和日本一些主流媒體顯然在其中發揮了作用。在這種政治氛圍下,日本歷史學家處境困難。
塞爾登指出,過去數十年間,一些日本歷史學家在研究日本戰爭和侵略暴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披露日本軍隊當年如何強征慰安婦。因此,這封公開信也意在鼓勵這些日本歷史學家在困難環境下繼續工作。
【矛頭直指安倍】
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許多媒體都認為,學者們在借公開信『指責』安倍,希望其在今年秋天發表戰後70周年談話中正視殖民統治和侵略歷史。
安倍此前強調,『安倍談話』中將不使用『村山談話』中提到的『殖民統治和侵略』、『衷心致歉』等字眼。
杜登表示,有關公開信意在指責安倍的說法『並沒有錯』,希望安倍能夠真正繼承前任首相的做法,不僅『繼承』『村山談話』或『河野談話』,而且要一字不差地重復這些談話的內容,『它們是日本人民的意願』。
塞爾登認為,日本新民族主義者不斷否認日本軍隊強征『慰安婦』,同時全面遺忘過去戰爭暴行,而安倍作為日本首相在其中發揮帶頭作用。
塞爾登說,安倍長期以來一貫否認侵略歷史,尤其是『慰安婦』問題。1990年,一些『慰安婦』受害者曾經前往日本講述悲慘遭遇,日本廣播協會就此拍了一部紀錄片。但安倍利用自己當時在自由民主黨黨內的職務向日本廣播協會施壓,要求其刪除相關內容。現如今,安倍內閣裡更是不乏否認侵略歷史的新民族主義者。
新華國際客戶端注意到,雖然公開信內容早已確定,但特意選擇在安倍5月初結束訪美後對外發布,似乎在安倍最後的機會。然而,安倍訪美期間聲稱『慰安婦』是『人口販賣受害者』,試圖推卸和回避歷史罪責。
對此,學者在公開信中指出,『已有非常明確的證據表明,大量婦女是被強迫的,並且受到非人的虐待。』
【學者被辱『反日』】
公開信發布後,日本國內出現一些反對聲音,杜登也被至少一名日本評論家貼上『反日』的標簽,認為她故意『抹黑』日本。
杜登此前在接受《日本快訊》采訪時說,她曾經就公開信專門聯系了日本《讀賣新聞》,但未能獲得任何回應。隨後,她將公開信發給《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並接受了一名韓聯社記者的采訪,但這又讓她背上『親韓』的標簽。
杜登說,事實上,署名的眾多學者都意識到日本在歷史問題上出現讓人擔心的趨勢,比如『慰安婦』問題,希望公開信能夠激起日本國內就此展開討論。
塞爾登表示,這封公開信最初只是美國學者的倡議,此後卻引發全球學者的關注,許多日本歷史學者也希望在公開信上簽名,但『我們希望他們在日本展開一項運動』,反思歷史,促進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