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1日開始,為期7天的第二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正式拉開序幕。中央網信辦表示,做『中國好網民』,關鍵要做到『四有』,即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
不可否認,目前多數網民的安全意識及防護技能還很缺乏。例如,很多網民在設置密碼時,習慣以姓名加生日;在設置手機解鎖圖案時,習慣從第一個點開始;看到免費WiFi的時候,習慣不假思索地去聯網;在瀏覽網頁時,不自覺地就下載來路不明的軟件;在網上購物時,可能誤入釣魚網站而毫不知情。
其實,網民只要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識,就可以規避大部分安全陷阱。現在電信詐騙頻頻發生、釣魚網站時時可見、無良應用不時出現,網民掌握必要的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也是安全上網的必要前提。
人聚成網,每個網民都會影響網絡風氣。在經歷眾多網絡事件之後,不少人痛感網絡傷人,深覺人言可畏。如今,語言暴力、以訛傳訛、編造謠言都已成為人人厭惡的惡行,有些違法行為更將受到法律嚴懲。但懲罰不是目的,重拳出擊是為淨化網絡空氣,還網絡空間一片正氣清風。
網絡不是虛幻空間,而是現實社會的延伸,人們在網上的言行也會反作用於現實生活。既然現實生活中講文明、守法紀已成為共識,網絡空間自然也不能成為藏污納垢、違法亂紀之地。
對於新時代網民而言,『網絡素養』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網絡社會生存發展的必備技能。無論是創業者們掛在嘴邊的『互聯網思維』,還是媒體人常說的『融合報道』,抑或是政府和業界關注的『互聯網+』,在網絡新語境之下,都有著相通的涵義,即擁抱互聯網、熟悉互聯網、善用互聯網。
有人說互聯網帶來的不是百年一遇的變化,而是千年一遇的變革。當眾人開始對互聯網耳熟能詳之時,互聯網對社會的改造纔剛剛開始。當人人都成為中國好網民,『互聯網』就會成為『互利網』,如此也是國家之幸、國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