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城鄉水環境初步實現水系循環流動,水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水體污染現象明顯減少……自“美麗武清·一號工程”正式實施以來,武清區將清水河道行動作爲改善羣衆生產生活環境、提升綜合水平的重要一環,通過健全管理機制、強化污水治理、實施堤岸綠化等方式,推動全區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2013年11月“美麗武清·一號工程”正式啓動,清水河道行動作爲該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一直受到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爲確保清水河道行動落到實處,全區以“河長制”爲載體,成立了由區領導爲組長,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爲成員的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領導小組,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全面落實以地方首長負責製爲核心的“河長制”。同時,制定並下發《關於實行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地方行政領導負責制的意見》、《武清區河道水生態環境社會監督員聘請與管理辦法》等文件,用於指導河道水生態管理及日常考覈工作。通過聘請社會監督員和設立河長公示牌等方式,加大對河道水環境的社會監督力度,強化“河長制”管理成效。目前,全區已經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全民共同參與的河道管理工作運行機制。針對河道水污染問題,全區通過實施工業企業污染源治理和入河排污口門封堵、切改等截污控污措施,解決208家企業工業廢水直排等污染問題,完成79個入河排污口門治理,經處理的污水全部實現達標排放,水體污染現象明顯減少,改變了以往河道水體黑臭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大力新建污水處理廠,進一步提高城鎮污水處理能力。目前,全區運行污水處理廠16座,總污水處理能力達到每日14.55萬噸,出水標準爲一級A或一級B。區有關部門按照保證區域環境安全、防範二次污染的要求,消除27個存貯工業廢水的滲坑(塘),實現“規範處置、安全填墊、生態恢復”。按照畜禽養殖糞污嚴禁外排、生產過程減量化、資源化利用的原則,採取種養一體、生態養殖、沼氣工程、污水納管等模式,完成83家規模化養殖場治理工作,實現糞污減量化和循環利用,達到種養平衡。通過實施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景觀河道5100米,完成綠化面積950萬平方米,植樹100萬株,有效恢復了河道排瀝能力,改善了周邊的生態環境。在清水河道建設過程中,每年有4800萬噸污水經淨化處理後用於城鄉環境用水,減輕外調水源的壓力,實現了自產和外調水源間的流動、淨化與交換,進一步改善了全區水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