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以來,和平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促惠上”活動的部署要求,圍繞“一助兩促”,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在摸清企業融資需求底數、搞好銀企對接服務的同時,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調動銀企兩方面積極性,收到了明顯成效。
和平區共有中小微企業5940餘家,其中有貸款需求的企業多數屬於無抵押、無擔保、無信用記錄的“三無企業”。企業本身雖有融資需求,但在借貸問題上存在疑慮、在還貸過程中存在壓力,處於“兩難”境地,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融資熱情。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和平區政府研究決定,設立貸款貼息激勵專項資金,由區財政拿出2000萬資金以貸款貼息後置的方式,對首筆貸款和信用貸款用得好、還得好的駐區企業給予50%-100%的貼息。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和貸款貼息激勵機制形成了市區聯動、上下配套的政策機制,爲融資企業加上了市財政風險補償、區財政激勵補貼的“雙保險”。
和平區加強了對貸款企業“借、用、管、還”的動態監測,抓好融資前準備、融資中運作和融資後管理三個環節,定期召開金融機構會議,及時溝通企業信息,共同分析解決,構建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及第三方擔保的多層次監管體系,有效調動了金融機構參與“一助兩促”活動、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積極性。使未貸過款的企業財務報表、管理結構、註冊資本進入金融機構授信門檻;使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時,掌握好支行分行總行不同的審批要求,保證首筆貸款、信用貸款及時發放到位;通過搭建徵信平臺,實時監測,確保融資項目真實可靠、資金使用規範,還款付息符合金融機構節奏要求,實現“借、用、管、還”良性循環。
和平區重點關注“個頭小、起點低、風險大”,但有較大發展提升空間的無信用記錄的首貸企業,充分發揮區內產業集羣明顯、多數企業都聚集在樓宇的經濟聚集效應,加強企業信用共同體建設,開發了基於服務同一產業鏈企業的“傘式融資”,針對服務不同行業重點企業的“箱式融資”,以及重點服務特色樓宇企業的“信用街區式融資”。通過信用共同體建設,降低了企業貸款時第三方擔保的成本,簡化了貸款流程,縮短了貸款時間,促進了區域、行業金融信用環境的形成,開拓了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新途徑。
和平區實施解放北路地區提升改造和業態調整工程,借鑑複製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引進小貸、擔保、貸款諮詢、中介服務等一批合規的中小金融機構,建立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發揮社會資本、民間資本機制靈活的特點,使解放北路成爲助推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創新和金融服務聚集區,更好地促進中小微企業的成長壯大和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