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探訪疑似“紅通”嫌犯住宅
據新華社客戶端報道,中午11點多,白色的輪渡緩緩駛離溫哥華的馬蹄灣碼頭,朝對岸55公里處的納奈莫市進發。
清風徐來,陽光和煦,碧水微瀾。船上的乘客或休息聊天,或欣賞海上風光,而記者卻陷入沉思。
這次去溫哥華島第二大城市納奈莫,主要是探訪紅色通緝令上的一名逃犯——賀儉。
賀儉現年49歲,是原河北秦皇島港方大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經理,因涉嫌貪污犯罪被河北省張家口市檢察院立案。他2010年9月逃亡加拿大,2011年12月9日由國際刑警組織發佈追捕賀儉的紅色通緝令,今年再度被國際刑警組織中國國家中心局列爲100名犯罪嫌疑人之一。
當地媒體前不久曾給他家座機打過電話,他也接了電話,在對話中,囁嚅和緊張的聲調,以及“你是怎麼知道我的電話的?”等質問,讓人猜出他就是賀儉,當然他最後不會承認自己就是通緝令中的那個賀儉。

記者從可靠的朋友那裏拿到他的地址後,決定帶上攝像師親自走一趟,不過心中還是有些忐忑。因爲朋友說,在媒體報道了賀儉住在納奈莫後,上述地址住宅的主人賀儉近日已通過律師發表聲明,說他雖叫賀儉,但只是重名,而不是遭到通緝的那個賀儉。
是真的如此,還是賀儉故意放出煙幕彈?不管怎麼說,這個地址的主人叫賀儉是沒錯的,究竟是真的逃犯還是恰好重名的另外一個人,只有到了以後才能見分曉。
1個多小時後,輪渡徐徐靠岸。汽車駛出碼頭時,導航系統上顯示距離目的地“達夫路6692號”住宅還有11公里。納奈莫城市不大,只有8萬人口,市中心只有三五棟高樓。汽車從城市旁邊穿過,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這是一棟普通的兩層樓住宅,坐落在達夫路和迪金森路交叉口的拐角上,不遠處就是寧靜的港灣。奇怪的是外面全是柵欄,找不到入口。轉了一圈也不行,只好找到隔壁一棟房子,裏面的女主人告訴我們要先左拐,再左拐,然後看到小路再左拐,就找到入口了。記者還指了指邊上的房子問了一聲:“你這個鄰居是中國人嗎?”她肯定地說:“是的。”

按照鄰居指示,我們總算找到了進入賀儉住宅的入口。門口停了一輛黑色寶馬車和一輛白色小汽車。門口放了七八雙鞋子,彷彿裏面住了很多人。因爲當地媒體報道說,賀儉曾把家中部分房間出租,所以記者決定以找住宿的名義敲門。
門鈴響過後大約半分鐘,一名約莫50歲左右、中等身材的男子將門打開了一半。記者第一眼就感覺他與紅色通緝令上賀儉的照片有七八分相似,儘管人比照片要老一些,下顎還留着稀疏的幾根鬍鬚。

記者開口說:“請問有住房出租嗎?”
他斷然回答說“沒有”。
我馬上接着問:“請問這裏有一位姓賀的先生嗎?”
他的目光馬上警惕起來,打量了我幾眼,然後說:“你是幹嘛的”?
記者說是遊客,聽朋友說這裏有臨時客房出租,想在此投宿。他馬上說,“這裏沒有姓賀的”,不等記者說一聲“打擾了”,就把門關上了。

記者和攝像師只好慢慢走了出來,在附近轉了一圈,然後返回到賀儉住宅旁的街道上,準備拍些住宅的照片和錄像。透過住宅的柵欄,我們看到門口停着的黑色寶馬車開走了。不一會兒,一輛黑色奔馳從車庫開出來,一名女性坐到車上,然後也走了。
估計他家裏沒人了,記者和攝像師大膽地折回到賀儉家門口,拍了些照片和錄像,然後才離開。
回來的路上攝像師問我,賀儉的家庭住址既然已有人知道,他爲什麼還敢住在那裏呢?
記者回答說,他只要在溫哥華沒有犯法,警察不來抓他,那他就不會有危險。唯有加拿大司法部門同意與中國合作,在得到中國提供的確鑿證據後將其逮捕遣返,賀儉纔會受到應有懲處,而現在加拿大在這方面的合作還不積極。
當然,他如果審時度勢,願意回去自首,交代問題,主動認罪,那最理想,將來也還有重新做人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