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歐洲網絡安全機構INSAFE於2004年起舉辦了重點聚焦如何讓青少年安全、負責地使用互聯網的國際互聯網安全日『Safer Internet Day(SID)』活動。安全日定為每年2月的第二個星期二,至今已成功舉辦12屆。2015年參與國家或地區多達115個,宣傳效果全球矚目。其青少年網絡安全宣傳活動的設計和實施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和參考。
一、參與對象涵蓋青少年、家長、教師、主管部門和企業等相關方
兒童和青少年是國際互聯網安全日的主要目標人群。根據歐洲有關部門統計,目前10歲至19歲的網民佔網民總數的比例逐年上昇,但其網絡風險意識普遍薄弱。提昇網絡安全環境,直接關系到廣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學校、政府、互聯網企業等相關人員的共同努力。
家長應幫助孩子正確認識網絡,解決他們上網時的疑慮或問題,引導他們找到並使用優質的數字資源,及時消除他們在網絡上受到的負面影響,並舉報網上的不當或非法內容。教師具有向青少年傳播網絡安全技能的責任,引導青少年使用並創造積極向上的網絡內容。主管部門需要通過戰略文件、法律法規等確保青少年在網絡上的權益,並通過提供培訓機會、發放教育材料等措施幫助學校和家長提昇網絡安全技能。互聯網企業在創造積極向上的在線內容和服務,設計安全的網絡系統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在保護青少年網絡安全的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谷歌、臉書、推特、沃達豐、迪士尼等公司都作為合作伙伴參與了國際互聯網安全日的宣傳活動。
二、活動宏觀目標與具體主題相結合,綜合打造『更安全的互聯網』
為方便各個國家及其他參與機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開展宣傳活動,國際互聯網安全日從2014年開始一直沿用『讓我們創建更安全的互聯網』這一較為寬泛的主題。
圍繞該共同目標,全球參與者根據各自選定的具體主題展開了豐富的宣傳活動。2015年的活動中,德國、波蘭、比利時、芬蘭、希臘、新西蘭等國關注青少年在社交網絡中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英國、保加利亞、比利時、芬蘭、匈牙利、德國等國引導青少年在上傳網絡內容前慎重考慮若乾問題;冰島、匈牙利、芬蘭、奧地利等國將網上欺凌與網上行為規范作為青少年網絡安全意識教育的重點;英國、比利時等國致力於創建安全的學校網絡環境;奧地利、冰島等國關注了讓青少年遠離網絡色情的主題;葡萄牙、奧地利還同時將如何安全地使用智能手機作為宣傳主題之一。
三、宣傳方式為青少年量身打造,靈活運用社交媒體作為宣傳主力
國際互聯網安全日的宣傳活動和宣傳材料都針對特定年齡段的青少年和兒童專門設計。宣傳活動以競賽、游戲為主,宣傳材料多為故事書、教科書等青少年讀物,或者小游戲、視頻等多媒體資料,以盡可能地貼近青少年的生活,激發青少年對網絡安全知識的學習興趣。例如匈牙利為7至12歲兒童設計了一款網絡安全折紙游戲,孩子們可將繪制了網絡安全小知識的專用宣傳頁折成類似我國的『東南西北』折紙,然後邊玩邊學,互相考察折紙中提到的網絡安全小問題。
宣傳活動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強烈反響。『SID 2015』在臉書和推特上的粉絲量在短時間內分別上漲至超過1萬人和8千人。在宣傳期間,推特上相關話題的文章多達11萬餘條,6400萬人參與了該話題的熱烈討論。
四、對活動效果進行量化評估,推廣最佳實踐以持續優化活動設計
在對宣傳效果的總結和評價方面,國際互聯網安全日除開統計活動參與人數外,還從社交網絡關注度、網頁流量大小、媒體活躍度三個維度對活動效果進行量化評估,並將數據與往年進行對比。網頁流量的評估主要通過統計以下數據:宣傳日前一個月至宣傳日當天SID官方網站的網頁瀏覽量、用戶數和會話數;宣傳日當天的網頁訪問人數。
此外,在宣傳日結束後,INSAFE總結各國的成功經驗,以發布報告的形式在參與者中推廣,在鼓勵和肯定參與國的同時,也促進了各國間的交流和學習,碰撞出了更多創新的活動理念。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青少年網絡安全意識教育。於6月1日啟動的第二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更是以培育『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新一代「中國好網民」』作為目標。建議國家在主題定位、活動設計、效果評估方面借鑒國際互聯網安全日的經驗,在未來持續推動網絡安全知識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等活動,讓網絡安全的理念伴隨青少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