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2015年6月6日是第20個全國“愛眼日”,爲了提高公衆愛眼、護眼的意識,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眼科在“愛眼日”當天舉辦愛眼義診活動,圍繞今年的宣傳主題爲市民科普各類常見眼部疾病問題。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張虹主任介紹,今年“愛眼日”的活動主題爲“告別沙眼盲,關注眼健康”。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感染所致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反覆感染沙眼可以導致瞼結膜瘢痕及倒睫,從而對角膜造成損害,直至視力損傷、完全失明。全世界有3億~6億人感染沙眼,感染率和嚴重程度同當地居住條件以及個人衛生習慣密切相關。50年代以前該病曾在我國廣泛流行,是當時致盲的首要病因,曾有“十人九沙”之說。70年代後隨着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醫療服務能力的持續提升,以及愛國衛生運動的全面開展,通過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全國防盲治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國沙眼流行狀況得到有效遏制。最新的沙眼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活動性沙眼、沙眼性倒睫患病百分比分別爲0.196%、0.002%,遠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界定的沙眼流行區標準(5%,0.1%),證實我國已不再屬於沙眼流行國家,已經實現了根治致盲性沙眼的目標。根治致盲性沙眼並不意味着不再有沙眼病例的發生,仍需要繼續普及沙眼防治知識,關注眼健康,防範沙眼流行的復燃。

急性沙眼感染主要發生在學前和低年學齡兒童,但在20歲左右時,早期的瘢痕併發症纔開始變得明顯。成年後的各個時期均可以出現嚴重的眼瞼和角膜合併症。急性期症狀包括畏光、流淚、異物感,

較多粘液或粘液膿性分泌物。慢性期無明顯不適,僅眼癢、異物感、乾燥和燒灼感。晚期發生瞼內翻與倒睫、上瞼下垂、瞼球粘連、角膜混濁、實質性結膜乾燥症、慢性淚囊炎等併發症。症狀更明顯的,可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WHO要求診斷沙眼時至少符合下述標準中的2條:1.上瞼結膜5個以上濾泡。2.典型的瞼結膜瘢痕。3.角膜緣濾泡或Herbet小凹。4.廣泛的角膜血管翳。除了臨牀表現,實驗室檢查可以確定診斷。沙眼細胞學的典型特點是可檢出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多形核白細胞。結膜刮片後行Giemsa染色可顯示包涵體。治療需要全身和眼局部藥物治療及對併發症的治療。
沙眼是一種持續時間長的慢性疾病,相應治療和改善衛生環境後,沙眼可緩解或症狀減輕,避免嚴重併發症。應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接觸傳染,改善環境,加強對服務行業的衛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