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東方之星”翻沉事件發生以來,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截至8日上午,遇難人數升至434人,加上生還者14人,目前失蹤人員還剩8人。救援行動和救援報道仍在進行中!
新聞報道“總動員”
此次突發的沉船事件報道,首發在微博平臺。6月2日2時52分,@央視新聞發佈快訊“一載有400多人客輪在長江湖北段傾覆”,首次在網絡進行報道。此時,多數網友正在睡夢中,信息沒有隨即爆發,直至6時左右,微博和各媒體開始大範圍傳播。7時左右,人民日報微信推送彙總信息“【突發】一艘載有400餘人的客輪在長江沉沒搜救正在進行”,成爲微信圈最早的權威來源,點擊量高達40多萬次。
新華社、央視等主流媒體和其所辦新媒體賬號,成爲沉船事件信息的主要窗口。央視24小時連續進行現場直播,讓公衆及時、全面、直觀瞭解救援的全部情況。截至6月8日15時,@央視新聞累計發佈相關微博157條,@人民日報滾動發佈相關微博則達到166條。人民網微博、微信滾動報道,共計發佈相關微博近90條,其中前方記者發回獨家新媒體稿件10餘條,重點報道“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大風大雨中,李克強赴江心現場指揮救援”“李克強冒雨爲翻沉客船遇難者默哀”等,引發廣大網友關注。在新浪微博平臺,“長江客輪傾覆”“長江客船沉沒”等成爲這幾天熱門話題,產生了40億人次的閱讀量和170萬餘次的討論。網友還轉發最新救援情況,併爲被困者祈禱。
各報紛紛在頭版報道此事。廣播電臺、電視臺在重要時段開設專欄。各網站均設置專題進行實時報道,如人民網“一艘載有400餘人客輪在長江湖北段傾覆”、新浪的“重慶東方之星客輪長江翻沉”專題等。事發地湖北省的媒體,包括《湖北日報》、《長江日報》、荊楚網等,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至現場,及時發回救援情況。截至6月8日15時,涉及東方之星沉船事件的相關網絡新聞共計75984篇,報刊媒體報道6491篇。信息的公開透明,有助於消除網絡噪音,以往一些突發事件中容易出現的偏狹、偏激,目前未形成氣候。
同主題顯特色
各媒體和網站呈現同一目標、各顯其能態勢。在內容上,體現以人爲本、生命至上,突出關愛與溫情。荊楚網和《湖北日報》很快開通尋親熱線,大楚網在網站彙總乘客親屬尋人信息。江蘇廣電總檯城市頻道新聞欄目《南京零距離》派記者去現場,在其官方微博公佈節目尋親熱線。而一些沒到事故現場的傳媒和網站,則快速推出“遇上沉船如何自救更有效”等延伸話題,也收到較好效果。
到6月2日晚上,不少有相對深度、關注人物的報道開始出現。新華社微信公號“我報道”發佈的《特寫|“東方之星”隕落長江》,講述與沉船事故相關的人物故事,短時間內就獲得大量閱讀、點贊。新華網通過“記者手記”形式,生動而真實呈現救援現場,以細節打動人心,《救人!救人!——長江沉船“挑燈夜戰”搜救側記》《相信奇蹟:一位民間救援者和他救出的人》均獲得較高認可。在《在搜救現場,最奢侈的話是“我還活着”》文稿中,提及的一段話更是觸碰人心:
在搜救現場,覺得世界上最奢侈的話,是“我還活着”;世界上最溫馨的話,是活着聽見“我來救你了”。最做不到的淡定,是站在400多條生命的頭上。最想要的意外,是又有人活着從船裏出來。離得越近,越無法超脫,生命就在眼前,如此脆弱。
針對網友中存在的種種質疑,各媒體和網站毫不迴避,在第一時間作出迴應。對於船長棄船逃生算不算失職,上海《新聞晨報》組織法學和航海專家解疑釋惑。很多外行人缺乏船舶知識、不懂救援技術,人民網、新華網回答“沉船救援的步驟”乃至“爲何不直接把船翻過來”等問題。這種解釋與溝通,也能避免網友許多誤讀、誤解。
各種新媒體還紛紛運用新技術報道這一事件。新華網製作“3D還原翻沉瞬間”“3D還原水下營救65歲老人細節”等多個動畫,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複雜的救援過程。
點贊緣自各方
“東方之星”事件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及相關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強總理親赴現場指揮搜救,各項救援工作有條不紊展開,特別是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召開,經新聞媒體和網站充分報道後,引發廣大網友的認同和點贊。幾天來,該事件的輿情熱度一直不減,但網絡輿論場均表現得相對理性和平穩。長江邊,李克強總理衣衫浸透親臨現場、潛水員官東勇敢讓出呼吸器、救援人員累趴下等情節和畫面,給網友留下深刻印象。
“救人第一,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救援人員成爲網絡輿論場焦點人物。6月2日,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發佈“兵哥哥,辛苦了”主題微博,向24歲小夥子官東表達敬意。@央視新聞也以“他們,肩負着生的希望”爲題稱讚一線奮戰的救援戰士,7萬網友拿起鼠標參與了點贊。不少網友感動地說,“救援人員仍在千方百計地克服困難,令人起敬!在緊急關頭,我們的潛水員也要保證自己的安全。道一聲,潛水員同志們辛苦了”“聽生還者講述遇難及獲救經歷。潛水員那句‘不要緊不要緊我們來了’,頓時眼淚滿目。雖然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但始終沒有放棄救援的工作人員,辛苦了”。
6月4日,千龍網一篇《東方之星翻沉事件中轉發最多的一條微博》報道,引發網友注意。文中提到一位並不知名的博主6月2日深夜寫下的一條微博:“今天這麼多關於沉船的事故的新聞裏,我最感動的是爲了降低水位方便救援,三峽大壩蓄起了水,使通過水庫的水從每秒1.7萬立方米降到7000立方米,這個新聞淹沒在了茫茫多的新聞裏,不起眼,但是能從這看到這種統領全國人命爲重的責任與能力,真的很懷疑除了中國其他國家有沒有這種魄力與能力。”
在注意力稀缺的年代,在很多人挖空心思用標題吸引點擊率的時候,這一條內容樸實、感情真摯的微博,一天之內被轉發12萬次。網友的評論大部分是爲祖國點讚的。
@李代盼:泱泱大國,以人爲本。有網友總結說,“通過這條微博,每一個有良知有理性的中國網友都能感受到——翻沉救援中,這種統領全國、人命爲重的責任與能力,我們的祖國有這種魄力與能力”。
外媒客觀報道
事件發生至今,國際傳媒界高度關注。BBC、CNN、路透社、半島電視臺等展開了大篇幅、多角度報道。美國《赫芬頓郵報》在其APP頭條位置發文,並配有事發水域現場圖。BBC以《救援隊與時間“爭分奪秒”》爲標題,突出救援人員的忙碌。美國《基督科學箴言報》則引述救援的話,稱把救援對象當成自己的親人,爲中國的有效救援鼓掌。
總的看,國內媒體報道及時、透明,特別是迅速公佈船上全部人員名單,安排境外記者到救援現場,每天召開多場新聞發佈會,邀請不同部門的人員接受採訪,均獲得諸多肯定。翻看境外媒體,新聞源大都來自新華社、央視和《人民日報》等中方媒體。與溫州動車事故和馬航事件有所不同,目前境外對此事報道的基調較爲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