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去年12月,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天津基地(以下稱北創營天津基地)在濱海新區空港經濟區落戶,成爲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在北京以外設立的首個基地。
短短半年後,北創營天津基地已經在當地創業圈子頗有名氣,並獲得了濱海新區首批“衆創空間”稱號,成爲天津乃至全國“衆創空間”的標杆之一。越來越多的創業者主動申請到北創營這個大平臺來學習交流和接受孵化,同時,全國各地前來取經的相關機構也是絡繹不絕。
那麼,北創營天津基地這個“衆創空間”是怎樣煉成的?記者帶着這個問題走訪了北創營天津基地。
匯聚優質資源創業服務
昨日,在位於空港商務園內的北創營天津基地寬敞明亮的集中辦公區,記者遇到了今年3月入孵的天津市乾升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總經理李斌,這個25歲的小夥子正忙着他的二次創業。
“我是2012年從天津農學院畢業的,畢業時創建了一家教育培訓機構,曾發展到四家分支機構,兩年後賣了。現在和原先團隊成員用‘互聯網+’模式繼續在教育領域創業,想爲考生提供一個科學填報志願的工具,‘志願星’高考志願填報指導APP。”李斌告訴記者,以前他認爲孵化器就是個低成本辦公的地方,但走進北創營天津基地後,發現這是一個匯聚了優質資源和創業服務的平臺,經過申請,他們成爲北創營天津基地孵化項目的一員。
在李斌眼裏,北創營吸引他們的不是現代化且免費的辦公場地等硬件和物業、商務祕書、政策講解等基礎服務,而是北創營擁有強大的資源和科學的孵化機制。李斌告訴記者,他們不僅可以學習北創營幾十門琳娘滿目的創業課程和頻密的沙龍講座,還有機會跟侯軍、張新華等大咖吃飯聊天,接觸各種投資人,甚至能對接北大就業指導中心的資源。讓李斌尤爲感動的是,北創營的導師還給他們在商業模式、發展戰略甚至項目路演上做深度輔導,幫助他們在“中國首屆青年APP大賽”天津賽區中獲得三等獎,並代表天津參加全國決賽,獲得更多曝光展示機會。
記者從趙羽和盧達兩位創業者那兒得知一個信息,他們的兩個項目剛剛在北創營完成“新婚”。原來,他們之前並不相識,創業領域也不同,而北創營的“項目錘鍊場”改變了他們的發展軌跡。北創營的“項目錘鍊場”機制很特別:各項目的創始人給同平臺的其他創業小夥伴們介紹自己的項目,讓大家毫不留情地拍磚,幫助從各個角度審視項目,如果過關,大家再給建議和對接資源。他們就是在“項目錘鍊場”分別發現自己的項目有自己未曾發現的盲區而合併在一起,也恰恰實現了互補,競爭力大大增強。
在北創營,到處可以看到各種獎狀證書,中國首屆青年APP大賽天津賽區的第三名、第四名都是北創營天津基地的入孵企業,而另外兩個項目則在空港第二屆創新創業大賽中斬獲二等獎和三等獎。
北創營天津基地總經理袁航告訴記者:“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公開課、主題沙龍、‘月躍進’創業主題等活動,目的就是讓創業者在活動中學會創業,在與成功者的交流中迅速成長。”
創業教育兼顧“道與術”
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創業教育毫無疑問是其特色和優勢。記者瞭解到,北創營設計的課程體系和導師隊伍不僅提供創業經驗和管理實務的培訓,還給予創業者關於學科前沿發展動態和模型理論的指導,兼顧道與術的結合。
“北創營課程和導師體系分爲四大方面,一是大師談,邀請北京大學文、史、哲、商各領域知名學者,如厲以寧、張維迎、樓宇烈等,提升創業者的知識結構。二是實戰經營,邀請成功企業界校友,如侯軍、孫陶然等以企業經營實戰案例爲依託,分析分享相關行業及領域的企業經營管理經驗。三是創業之路,邀請知名創業企業家,如俞敏洪、黃怒波等,分享創業路途中的經驗教訓、心路歷程。四是管理精研,邀請成功企業界北大校友,就企業經營鏈條中的某一環節進行深入分享與交流,解決企業運營各個環節實際問題。爲了解決線下教學人數有限制的難題,我們正在建設網上創業大學,創業者經過申請,這些課程都可以在北創營的官網上進行學習。”袁航如是說。
在袁航看來,北創營除了擁有北京大學的資源優勢外,獨特的信念也是它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從創立之初,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就堅持“公益”、“面向草根”、“開放服務”的理念,同時,北創營把創業者當作“甲方”,希望能夠爲這個值得尊敬的羣體整合最好的資源和服務。這個理念已經成爲北創營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工作信條,入孵企業也充分體會到了北京大學的資源優勢和服務理念。
目前,北創營天津基地直接服務的創業者已超過2500人,目前正在早期孵化器進行孵化的有41家企業,其中來自北京大學校友的創業項目有13個,外地引進的15個,具有海外背景的項目9個,大學生創業項目共6個。
據介紹,今年北創營天津基地在持續開展創業培訓和孵化服務的基礎上,將招募第二批入孵企業,開設三期公益的創業訓練營,其中兩期面向大學生,一期面向社會創業者,舉辦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2015年全國營員年會和北京大學京津冀一體化高峯論壇。
當記者問到入孵條件時,袁航回答得斬釘截鐵:“無關公司規模行業,只有一條:你是一名真正的創業英雄!有願望、有能耐(有能力、有耐性)爲社會創造巨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