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間間瓦房在洪水中倒塌,村民們被困在屋頂上……暴雨襲瑤山,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面臨罕見的暴雨洪災。記者在災區現場看到,當地幹部羣衆和縣人民武裝部官兵,正齊心協力搶險救災,將被困村民解救出來。
大化瑤族自治縣是廣西此輪強降雨受災較嚴重的縣,六也鄉則是大化受災最嚴重的鄉鎮。13日至14日,六也鄉20小時內的降雨量達390毫米,這是大化立縣以來最強的一次降雨。
15日上午,記者趕赴大化縣六也鄉時,恰逢縣人民武裝部政委塗鐵托帶着民兵們,與鄉鎮幹部們一起前往村屯搶險救災。他們剛接到六也鄉華善村弄代屯有許多留守老人被困的險情報告。
通往六也鄉的道路已被洪水淹沒。與平原地區救災不同,六也鄉的村民分散居住在大山山坳裏,救險人員無法乘坐衝鋒舟直達目的地。乘坐衝鋒舟渡過一段水域後,官兵們不得不將幾百斤重的衝鋒舟扛在肩上,一步步翻越山頭、再下山,抵達另一片水域,再乘坐衝鋒舟涉水,才能到達目的地。官兵們的衣服已被汗水和洪水浸透。
到達六也鄉華善村弄代屯時,屯裏多數房子第1層已被洪水淹沒,一些樓房第2層也已進水1米多深,有三四間房屋在洪水浸泡下開始倒塌。全屯25名村民全部是留守老人,年齡最大的98歲。不少老人被困在樓房頂層,沒有水和食物,飢渴交迫。
塗鐵托帶着民兵們,在衝鋒舟的幫助下,扶着、抱着或揹着留守老人們上了衝鋒舟,將他們一個個解救出來,安置在屯裏地勢最高的樓房裏,等候洪災過去。六也鄉副鄉長韋克軍對所有被轉移老人的需求進行登記後說,包括大米、礦泉水等救災物資16日可以運至屯內。
離開弄代屯時,已是15日15時許,整個搶險救援共耗時近6小時。
來自大化防汛辦的消息稱,截至15日17時,當地15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超過10萬人,房屋倒塌85間,轉移人口1344人,死亡1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
據大化瑤族自治縣防汛辦主任韋華振介紹,目前搶險救援難度較大,一方面因爲通信中斷,導致一些村屯具體受災情況難被確定;另一方面因爲內澇導致道路不通,救援人員無法深入村屯。韋克軍說,鄉鎮幹部分片到村屯瞭解情況,統一彙總,再調配搶險人員前去救援。
大化縣委、縣政府組織了由縣領導帶隊的21個工作組分片進入防汛責任區現場辦公,指揮搶險救災工作,確保被困羣衆及時得到轉移,並將村民們損失降至最低。大化縣委常委、副縣長陸文業說,對於出現險情和轉移的村民,民政部門第一時間將救災物資送至受災羣衆手中,確保受災羣衆基本生活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