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市救助管理站舉辦的公衆開放日活動中瞭解到,近年來本市嘗試將滯留在救助站的孩子進行社會託養,給孩子們更加開放和自由的環境。
天津市救助管理站設有未成年保護教育中心,來到這裏的未成年人大多是在街頭流浪時被市民發現,通過公安機關送到救助站的。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孩子沒法被送回家,留在了站裏。而救助站是臨時救助機構,住宿空間有限,醫療條件也不適合長期居住,孩子們的生活成了難題。經過嚴格篩選,市救助站在今年5月19日與天同醫養院簽訂了對流浪未成年人的託養協議,37個孩子搬進了這個雖然沒有爸媽卻有溫暖的新家。
在這個新家裏,小姑娘龍君君給來“做客”的人們唱了一首歌。她曾在站裏待了兩年多,現在還是不知道應該把她送回到哪裏。以前,小姑娘經常想家,想着想着就流淚。這些天,龍君君和其他站裏的小夥伴一樣,笑容多了起來。因爲,在新的託養基地,吃住條件都好,有很多圖畫書和玩具,每天還有老師來上課。天同醫養院的張婼婼院長告訴記者:“我們闢出了一層樓作爲孩子們的生活區域,從生活照顧、醫療健復、精神娛樂三個方面給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條件。一支由專業醫生、護士、管理員、護理員組成的隊伍每天24小時陪伴孩子。”
天津市救助管理站的王英梅站長說:“孩子們雖然只搬過來不到一個月,但看得出來,他們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況都很不錯。我們每週都會有工作人員到這裏,一方面對託養機構進行檢查監督,保障安全。另一方面也是陪伴孩子。我們還在不斷地尋找可能的信息,希望能讓孩子們儘快回家。站裏還將在近期與公安部門合作,對孩子們進行DNA樣本採集,希望通過科技途徑幫孩子們找家。今後,救助的範圍還要延伸到父母或家庭監護人失當而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對他們進行臨時性監護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