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隨着暑期促銷的展開及逐漸升溫,各種新潮時尚的“智能設備”吸引了大量學生羣體的關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很多所謂高科技智能設備,其實並沒有宣傳的那麼好,有些功能甚至只是一種概念,缺乏實用性。
智能設備“炫”科技
目前市場上智能設備比較流行的產品有手環、手錶、體重計、血壓計等可穿戴設備,還有檯燈、插座兒、音響等家居設備。這類產品外觀大都新潮時尚,價格在一兩千元左右。記者走訪鞍山西道附近一家數碼產品店,看到銷售人員正向消費者推薦着各種“智能設備”。在櫃檯前,不時有年輕消費者掏出手機,嘗試連接並體驗這些智能設備。數碼產品經營者李建表示,年輕顧客尤其是學生羣體對這些“炫”科技的產品都非常喜歡。
“雞肋”功能不實用
號稱“智能”的設備用起來真的好嗎?市民王鑫拿着花了300多元買的智能手錶向記者吐槽:“買的時候看中了它的功能多,但用起來才發現這些功能根本不實用,感覺是商家在玩概念。”王鑫告訴記者,以該智能手錶力推的“藍牙接打電話”爲例,需要先將手錶與手機、藍牙耳機分別進行連接,每次接打電話時都要在手錶的“小屏幕”上操作。而此前,他只需用藍牙耳機便可完成接打電話,有了智能手錶,反而比之前的操作更復雜了。
記者在隨後的採訪中也發現,像這種“多此一舉”的智能設備還有很多。不少號稱“高科技”的智能設備,並不像它宣傳得那麼先進,很多功能甚至可以用“雞肋”來形容。例如一款智能手機充電器,號稱採用無線接觸式充電技術,但由於目前大部分手機不支持無線充電,使用時需要先給手機插上一塊有線的充電板,再將充電板與充電樁接觸來充電,這樣一來“智能充電”反而更麻煩。
“雞肋”產品也熱銷
對此,有着近十年電子產品銷售經驗的趙經理表示,市場上大量“雞肋”智能產品之所以能夠熱銷,主要原因是大量消費者爲了追求所謂的時尚,盲目地跟風,正好中了那些以“炫”科技爲賣點的廠商的“圈套”。資深硬件工程師朱博分析,如今無論是傳統的家電廠商還是新興互聯網產商,都開始涉足智能設備市場,許多產品的確還停留在單純的“炫技術”、“炫概念”的層面,而且許多廠商的產品只兼容自己品牌的硬件和系統,給消費者帶來很多不便。如果消費者有購買智能設備的意向,可以先到門店進行體驗,確認功能的實用性後再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