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記者郭宇靖、楊毅沉)工信部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5.36萬輛,同比增長近3倍。與國外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的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用全球少有的加速度駛入世界的第一陣營,成爲實現製造強國的重要載體。
今年5月,國務院發佈《中國製造2025》規劃,成爲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藍圖。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信息部主任沈承鵬認爲,其中提出的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關鍵詞,爲新能源汽車發展指明瞭方向,將其解讀爲我國未來10年乃至30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綱領恰如其分。
記者從北京、深圳多家新能源車企瞭解到,目前市場上熱銷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都供不應求,很多工廠都已滿負荷生產,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
“傳統車領域國外有着百年發展歷史,我國‘超車’難度太大。”北汽新能源汽車總經理鄭剛說,“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大家都是5年前起跑,特別是純電動技術路線,完全拋棄對我國產業軟肋的依賴,所以最具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當下我國新能源車企正在走出自己的特色,但專家指出,要想讓新能源汽車成爲製造強國的載體,電池、電機、電控三大關鍵技術仍需突破。例如新能源汽車所用的電子模塊,國內少有廠商能量產,因此國內主流的整車廠商,都在用外國產品。
同時,智能製造水平也是產業短板。鄭剛說,近年我國汽車大規模流水線製造水平已和國外接近,但智能製造差距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