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習近平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聽取對“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謀篇佈局之時。5月份,習近平在浙江考察時就曾召開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聽取對“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兩次座談會,一東一西,14省份黨委“一把手”參加,涉及全國近一半省份。圍繞“十三五”規劃,兩次座談會傳遞了哪些訊息?
“十三五”規劃開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要節點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第一次明確提出“四個全面”的總體佈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四個全面”的戰略目標。“十三五”規劃正好是這一目標實現的關鍵時期。習近平在浙江座談會上強調,“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非常重要的時期,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明大勢、看大局,深刻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基本走勢,把我們所處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分析透,把我們前進的方向和目標理清楚,把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搞明白,堅持立足優勢、趨利避害、積極作爲,系統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
在貴州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階段。要聚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既定目標,着眼於我國未來5年乃至更長遠的發展,深刻把握世界經濟發展新趨向新態勢,深刻把握我國經濟發展新特點新要求,深刻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目標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們面臨的新挑戰新機遇,突出前瞻性和引領性,既不能脫離實際、提過高的目標和要求,也不能囿於一時困難和問題而縮手縮腳。
習近平還指出,“十三五”時期是我們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
經濟社會發展:保增長調結構轉方式促創新
在浙江與華東七省市黨委負責人座談時,習近平提出,“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在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改革體制機制、推動協調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扶貧開發等方面取得明顯突破。
習近平指出,要深入研究保持經濟增長的舉措和辦法,着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挖掘增長潛力,培育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拓展發展空間,推動經濟總量上臺階。要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爲中心,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習近平強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提高我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舉措。要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爲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習近平指出,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薄弱環節是農業現代化。要着眼於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在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習近平強調,改革是培育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動力。要圍繞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問題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深化改革,增強改革意識,提高改革行動能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習近平指出,協調發展、綠色發展既是理念又是舉措,務必政策到位、落實到位。要採取有力措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積極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科學佈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爲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爲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民生最關切: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
在浙江座談會上,習近平提出,要堅持經濟發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解決好人民羣衆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廣大人民羣衆。要採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用一套政策組合拳,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在貴州,習近平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握時間節點,努力補齊短板,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全國範圍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開發式扶貧,我國貧困人口大量減少,貧困地區面貌顯著變化,但扶貧開發工作依然面臨十分艱鉅而繁重的任務,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形勢逼人,形勢不等人。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主動性,在扶貧攻堅上進一步理清思路、強化責任,採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
明確黨的領導責任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
習近平在貴州座談會上,就加大力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提出“4個切實”的具體要求。第一點就是要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堅持黨的領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這是我們的最大政治優勢。要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把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片爲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中央要做好政策制定、項目規劃、資金籌備、考覈評價、總體運籌等工作,省級要做好目標確定、項目下達、資金投放、組織動員、檢查指導等工作,市(地)縣要做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黨政一把手要當好扶貧開發工作第一責任人,深入貧困鄉村調查研究,親自部署和協調任務落實。
同時,習近平還強調,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以村黨組織爲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鼓勵和選派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願意爲羣衆服務的優秀年輕幹部、退伍軍人、高校畢業生到貧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選派扶貧工作隊是加強基層扶貧工作的有效組織措施,要做到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工作隊和駐村幹部要一心撲在扶貧開發工作上,有效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