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綜合媒體報道,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以下簡稱《協定》)簽署儀式在北京舉行。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財長或授權代表出席了簽署儀式,其中已通過國內審批程序的50個國家正式簽署《協定》。其他尚未通過國內審批程序的意向創始成員國見證簽署儀式。根據《協定》規定,此次未簽署協定的意向創始成員國可在年底前簽署。廣告
中國重大成就
亞投行的法定股本爲1000億美元,分爲100萬股,每股的票面價值爲10萬美元。目前總認繳股本爲981.514億美元,原因是個別國家未能足額認繳按照其GDP佔比分配的法定股本。中方認繳額爲297.804億美元(佔比30.34%),實繳59.561億美元。亞投行前五大股東依次是中國、印度、俄羅斯、德國、韓國、澳大利亞。其中韓國和澳大利亞並列第五。路透社報道稱,亞洲區域內國家佔股75%,非亞洲國家約佔25%。
亞投行設立理事會、董事會、管理層三層管理架構。亞投行設立行長1名,從域內成員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同時設立副行長若干名。《華爾街日報》稱,目前擔任亞投行多邊臨時祕書處祕書長的金立羣就任亞投行首任行長的呼聲最高。亞投行總部設在北京,可在其他地方設立機構或辦公室。
《協定》簽署儀式受到外媒高度關注,而且似乎一邊倒地認爲亞投行的成立是中國走出的一步好棋。彭博社報道,國際金融法教授羅斯·巴克利稱,亞投行是中國的一項重大成就。
《華盛頓時報》以《中國慶祝與美國的盟友簽署亞投行章程》爲題發文,文中說:“美國不會在那裏,但是數十名美國最親密朋友和盟友會到場,慶祝中國外交與經濟上的勝利。”
《華盛頓時報》援引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專家丹尼爾·倫德的話說,亞投行的成功建立對美國、美國及其盟友控制的世界銀行和傳統區域發展銀行來說顯然是一個挑戰。現有的開發銀行“不再對發展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融資上享壟斷權,這些銀行評估方式和時間上的壟斷權也被打破”。
管理任務艱鉅
路透社稱,位於新加坡的東南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馬爾科姆·庫克也承認:“這是中國在外交和戰略上取得的巨大勝利。”但是他還有一些擔憂:“很多國家簽署意味着亞投行的管理將會十分複雜……參與過越多,牽扯的利益方越多,每位成員當然希望這一機構照顧己方的利益。”
《華爾街日報》也報道了類似的觀點。隨着亞投行從從理論走向現實,中國要承擔起領導一個複雜的多邊機構的任務,這個艱鉅任務對中國來說是個考驗。
路透社報道稱,G8成員國中,除了美國和日本,都已申請加入亞投行。一名來自西方國家的高級外交官認爲,中國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建立起亞投行的,此前多次嘗試改革諸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現有機構,想要其顧及到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的作用,但是由於美國的阻撓,中國發揮作用有限。“美國只能怪責自己了,”這名外交官說。這名外交官所在的國家已經簽署了亞投行《協定》。
另據外媒報道,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行長蘇馬·查克拉巴蒂在《協定》簽署前兩日就公開表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希望2016年前與亞投行展開首次合作項目。“我們非常希望儘早與亞投行展開合作,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將向亞投行提交一些項目,爲聯合融資做好準備。”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是二戰後由美國、日本及歐洲一些國家政府發起成立的銀行,於1991年4月14日正式開業,總部設在倫敦,宗旨是幫助和支持東歐、中歐國家向市場經濟轉化。投資的主要目標是中東歐國家的私營企業和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