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華爲公司副董事長郭平近日在《中國日報》歐洲版撰文,暢談工業4.0的前景下,中國和歐盟合作與發展的現狀和未來。以下爲文章摘編:
中歐間貿易往來歷史悠久,可以回溯到兩千多年前的絲綢之路。如今,中國和歐盟都已是世界最大貿易區之一,近年來,隨着中歐貿易和投資顯著增長,中歐間的貿易關係成爲推動雙方財富增長和發展的主要來源。
在全球互聯互通不斷增強的時代,中歐貿易關係正呈現出新的局面。過去十年,數字化改變了服務行業。例如互聯網改變了銀行業,電子商務也悄無聲息地影響着昔日的零售業。服務業在不斷升級,互聯網的重點不久將轉移到製造業,物聯網正在帶來史無前例的變化。
隨着大數據推動的製造業4.0時代的發展,歐洲強大的工業可以抓住這個時機,引領未來的數字經濟時代。中歐合作在推動這一進程方面有巨大潛能。
2014年,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公佈了一項計劃,將在三年內投入3150億歐元,鼓勵在寬帶互聯網、能源以及其他重要經濟領域的投資。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開始着手一項宏偉的改革,要在保持經濟高水平增長的同時,讓中國平穩轉型,成爲中高收入經濟體。
綜合考慮,對中歐而言,這些項目爲雙方提供了大量的雙贏機會。
華爲是在歐洲市場佔有較大份額的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領導者,在支持中歐雙方的宏偉計劃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工業4.0將從三個層面展開:設備、基礎設施和應用。華爲和歐洲各方合作,從上述層面推動數字化進程,實現跨越地理界線的合作,達到各方雙贏。
首先,歐洲必須加速實現設備智能化。這就意味着,要將傳感器應用到工業機械、家用電器等領域,在設備中安裝操作系統和軟件,並與網絡系統相連接。這將會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據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到2019年前,物聯網提高的效率將爲全球經濟帶來1.7萬億美元收益。車聯網就是物聯網進入人們生活中的一個例子。今年5月,華爲與大衆汽車宣佈了車聯網領域合作的一系列計劃,同時公佈了相關技術,將智能手機功能與車載系統融合,便於駕駛者在駕駛過程中安全地使用這些功能。
其次,歐洲必須牽頭開發全球下一代通信標準,爲工業4.0創造數字基礎設施。當今,歐洲倡導的4G標準在全球通行。然而,隨着連接人與物、物與物的新通信方式出現,歐洲應該滿足這些不斷增長的需求,其中許多是移動化需求。
現有的技術完全不能滿足這些需求。對此,歐洲將開始向5G標準邁進。5G將支持1000億個連接,用戶數據速率高達每秒10GB,而超低延遲僅1毫秒。
華爲在大力投資5G的開發,並積極參與歐盟的5G倡議。最近,我們在慕尼黑建立了5G測試平臺,5月在比利時魯汶成立新的歐洲研究所,協調華爲在歐洲8國的18個研發基地,也將爲歐盟的5G擴展和“地平線2020”計劃做貢獻。
第三,歐洲企業應在應用層面進行合作,這是工業4.0真正價值所在。它們應增強開發汽車、能源、工業機械、設備和其它垂直領域應用的能力。
當然,由於用戶需求不斷變化,因此歐洲企業也面臨巨大挑戰。例如,雖然當今大部分車主信賴歐洲汽車的品質,但將來他們會考慮其他選擇,比如輔助駕駛和可調整保險這樣的設計是否會讓他們更安全。
爲推動這一進程,華爲已做出了切實的貢獻。華爲已與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在工業4.0方面展開合作,與思愛普軟件公司合作,向交通運輸、石油和天然氣、製造業領域推出物聯網和工業4.0解決方案。
應用程序開發出來後,將進入國際市場。歐洲許多中小型企業擁有獨家技術,但大多都侷限於在本地市場。通過合適的平臺和合作夥伴,它們的技術能在全球範圍得到推廣。
過去幾年裏,華爲推動了中歐在5G、雲計算、物聯網及標準化等信息通信領域的對話,作爲一個具有全球視野的創新企業,華爲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術促進合作項目開花結果。
總而言之,工業4.0和物聯網將會形成一個巨大而複雜的生態系統,這個系統將以寬帶網絡傳遞的實時信息爲基礎。中歐合作能爲將這個生態系統變成現實做出巨大貢獻。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雙方空前的合作和開放。而付出的都將得到很好的回報,對中歐雙方而言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