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強調領導幹部要把“三嚴三實”的要求貫穿改革全過程,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幹家。
“三嚴三實”是指導各級領導幹部幹事創業的“總綱領”。沒有實際工作中的考驗,那麼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的要求終究只是紙上談兵,而若不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進行衡量,那麼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標準就依然是空說無憑。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推進這項事業的根本還在於各級領導幹部,在於各級領導幹部的腦中所想、心中所念、足下所行。沒有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態度,沒有實幹的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只能是水中之月、鏡中之花。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如此嚴肅告誡全黨。而隨着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就更需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勇氣與擔當,更需要求真務實的改革派和實幹家。這就要求各地領導幹部自覺擔負起重任,自覺以“三嚴三實”爲要求,用實幹成效來檢驗成果,堅決杜絕“文風會海”式的假落實、假深刻、假成績。
事實上,自十八大以來,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藍圖都已經畫就,“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也已經得到全國上下的積極擁護。現在的關鍵就在於執行。怎麼執行?一句話,就是要將“三嚴三實”的要求貫穿到改革的全過程中,務實謀劃、堅決落實。
幹在實處,走在前列。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告訴我們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改革都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而只要真正改革,就必須用實幹作爲動員一切力量的“總抓手”,就必須始終堅持“三嚴三實”的要求。唯如此,改革的紅利纔會源源不斷產生,偉大的事業才能紮紮實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