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寫進了2015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這給在這條路上奮鬥的人們吃了一顆“定心丸”,越來越多的農民積極參與到農業升級轉型,將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當成實現“創業夢”的新渠道,他們利用新技術、融合“互聯網+”等新概念,用獨特的經營模式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來。
“都市農業”闖市場
在走上“都市農業”創業路之前,48歲的郝慶其曾在金屬汽車配件行業打拼多年,積累了豐富的人脈和經驗,隨着辛口鎮倡導工業轉型升級,一批批企業開始向綠色環保方向發展。郝慶其敏感地發現了“都市農業”中蘊含的機遇。2013年,由郝慶其牽頭的“天津都市菜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合作社只有十幾戶社員,對於這些淳樸的農民來說,農業無外乎就是種地、賣菜,可郝慶其卻有着自己的打算。“可能很多人覺得發展農業就是靠天吃飯,付出多、回報少,甚至如果我對周圍的朋友說投資農業項目吧,大家都搖頭。但是在我看來,即使是最傳統的農業,仍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如果找到屬於自己的經營方法,結合全新的模式,一樣可以有市場。我認爲人就是要不斷地嘗試,不要害怕失敗,否則就不會有突破,不會有創新。”郝慶其說。
“互聯網+”求發展
“訂單式”銷售、與外省市對接、引入物聯網技術、創新管理模式……一個一個的“新點子”使小小的合作社在一年多的時間裏突飛猛進地發展起來,不但擁有了101戶社員,產業鏈也不斷地完善起來。其中,“互聯網+”被應用到了銷售、管理等多個環節中。
經過對市場的調查,郝慶其敏銳地發現,在傳統的蔬菜銷售鏈中,大部分的利潤往往被中間商佔據,如果去掉了一級批發、二級批發的環節,“直供直銷”的方法不僅能夠直接降低價格,而且可以縮短“菜園子”到“菜籃子”的時間。於是,“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模式應運而生,爲了打通銷售渠道,解決蔬菜品種單一、物流運輸方面的瓶頸,郝慶其開始不斷嘗試新的銷售模式,不但打造了微信銷售平臺,而且在市區內開設了直營店。“直營店開業時間只有幾個月,蠻受歡迎,一共有六、七十種蔬菜吧,基本能滿足百姓的需求。微信銷售銷路也不錯,蔬菜賣到了廣州、深圳、海南等地方。”郝慶其說。
同時,“互聯網+”的管理模式也應用到了合作社中。合作社的數據庫中包括了每名社員的基本情況,經營什麼品種、受到幾次投訴……一目瞭然,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配,而且投訴系統的設立方便了管理。此外,郝慶其還嘗試同三亞市的合作社進行對接。“冬天的時候,三亞的時令蔬菜發到天津來,夏天的時候天津的蔬菜返銷三亞,實現優勢互補。”
完善“多元化”產業鏈
經過了一年的摸索,郝慶其逐漸建起了多元化的銷售模式,現在,天津都市菜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多元化模式逐漸成形,從種植到銷售建立了完善的產業鏈。同時,天津都市菜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註冊了“郝師傅”、“郝農夫”、“鮮菜果”等五個商標,打造自己的“綠色”品牌。
“現在,合作社正在興建500平方米的保鮮庫,完善冷鏈物流的運輸,同時,合作社正在規劃建設農業園區,大力發展休閒農業、綠色農業。”郝慶其說,“通過發展都市農業,讓農民有豐收、有收入,幫助農民實現增收致富。”(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晁丹 呂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