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簡政放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兩年多來,國務院啓動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讓人民羣衆切實感受到改革成效。根據近期國家統計局調查數據顯示,受訪企業對簡政放權總體滿意,紛紛點贊叫好,一致認爲改革體現了民心所向和社會所需。
本次調查重點考察的一個方面是對簡政放權的認可滿意度。數據顯示,96.7%的受訪企業認爲簡政放權很有必要,91.2%的受訪企業對兩年來的改革表示“滿意”和“基本滿意”。從調查結果反映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國務院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老百姓也有口皆碑。簡政放權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調動了社會創造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推進了經濟社會領域各項改革,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提供堅實支撐,最終掀起了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熱潮。
簡政放權就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在具體操作中,要下放多少才合適,沒有一個客觀量化的標準,但簡政放權不僅僅是簡了多少權、放了多少權的問題,說到底,簡政放權與羣衆利益的息息相關,羣衆認可滿意度乃是評估改革的最終目標,放得夠不夠,效果好不好,他們最有發言權。因此,簡政放權不管在過程還是結果上,都需要以羣衆認可滿意爲標準。
要想簡政放權不走偏,就要切實做到放管結合,做好放權後的管理工作,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裏,由人民監督,以羣衆認可滿意作爲改革的起點。事前要問需於民,各級政府應從本次民意調查入手,根據羣衆需求列出“菜單”,認準目標推進簡政放權;事中要問計於民,能夠通過市場機制自行調節或社會中介機構自行解決的事項,政府可以放手,不再幹預;事後要問效於民,簡政放權成效如何、羣衆是否滿意效果、行政效率是否提高。在此過程中,用效果說話,讓羣衆評判,應成簡政放權新常態。
在充分肯定成績、總結經驗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有5.5%的受訪企業認爲簡政放權“有必要,不滿意”,認爲改革“效果不明顯”的受訪企業佔到26.7%。這些數據表明,當前簡政放權與人民羣衆的期待還有較大差距,一些改革措施尚未落實到位,“最先一公里難啓程、最後一公里難落實”現象仍然存在。在這種形勢下,政府要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爲簡政放權的重要突破口,針對行政審批環節多、時間長、隨意性大、公開透明度不夠等行爲,切實規範行政審批權力運行,狠抓政策落地,真正放權於民,讓改革的實惠得到切切實實體現。
“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各級政府要開門搞改革,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從政府部門“端菜”變爲人民羣衆“點菜”,把簡政放權向縱深推進,在放權上求實效、在監管上求創新、在服務上求提升,把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向深入,促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所有社會成員擁有施展才能的公平機會,共享改革紅利和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