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在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天津自貿區)範圍內,航空產業既是基礎性產業也是戰略性產業,將成爲天津自貿區的一個重要關注點和亮點。”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航空產業研究所所長李豔華教授向北方網新媒體記者表示。作爲唯一一所在自貿區片區內的高校,目前,中國民航大學正在加緊研究空港型自貿區的發展規律,將開展機場、空管、適航等民航科技成果的孵化和成果轉化助推天津自貿區航空產業發展。


自貿區有利於“天津製造”升級爲“天津配置”
作爲航空產業領域專家,李豔華覺得身處自貿區高校,使命感油然而生。她告訴北方網新媒體記者,自貿區有民航領域的高校支持,將更有利於自貿區的發展,自貿區可以將這一優勢發揮,加快民航科技企業孵化、民航成果轉化,加速天津自貿區航空產業發展。
李豔華表示:“自貿區相當於在國內設立了一個投資自由、貿易自由的特殊區域。國內發展需要的一些產品如果進口,會有關稅。如果進口後不出自貿區,那麼將大大降低航空產品的價格。比如現在航空公司用的動態靜態模擬機以及航空教學用的模擬機,全球80%使用的是加拿大公司的產品,如果再自貿區裏使用這些模擬機,對於京津冀地區需要模擬機的企業或者高校來說,就可以節約很大一筆資金。因此,更好地運用自貿區平臺,就要在自貿區內把進口產品組裝、生產、加工,增值以後再出口,把自貿區變成全球資源‘大進大出’的資源配置平臺。”
在這方面,上海走到了前面,2008年,上海就委託中國民航大學進行了《全球航空資源配置中心的研究》課題。李豔華說:“自貿區的建立,意味着天津港不再是簡單的進口出口,關鍵是要進行資源配置,要成爲京津冀與周邊國家經貿中心,甚至成爲全球資源配置中心。
“航空物流天津中轉”大有可爲
按照國務院的批覆,天津自貿區三個片區之一的機場片區,重點將發展航空航天、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端製造業和研發設計、航空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航空產業在天津自貿區的產業佈局上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

李豔華向北方網新媒體記者表示,打造“航空物流天津中轉”的概念,有利於天津自貿區吸納更多的國內外資源,並進行重新配置。“比如阿聯酋的迪拜,其利用其獨特的區位優勢發展爲全球航空業中轉站的佼佼者,成爲全球資源配置的中心。對於迪拜來說,這樣的機遇帶來的收益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天津有12家全貨機公司,全貨機通航點20個,其中境外通航點10個; 2014年,天津機場貨郵吞吐量23.3萬噸,國內排名第13位。要想打造航空物流天津中轉的概念,天津需要在激烈的競爭情況下,突出優勢,將國內外航空及關聯資源引入天津,在天津自貿區實現中轉。
“天津有空港海港的優勢,天津自貿區可以打造京津冀貨物國際航空和海運的樞紐,營造國際貿易進出自由、投資自由、金融自由的氛圍。目前,機場口岸實行72小時過境免籤等,這些都是爲天津成爲航空物流中轉站推出的重要舉措。”李豔華說。
天津自貿區要掌握“話語權”

“就航空產業而言,要藉助自貿區的平臺發展成爲周邊鄰國、亞太乃至全球航空資源配置的中心,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李豔華分析道:“天津航空製造業經歷8年的發展,已由嵌入型階段發展到嵌入型和內源型共同發展的新階段;這一階段除了注重招商外,更要注重天津本土航空製造產業的培育。比如民用直升機,國產的民用直升機國內市場佔有率不足10%,國際民用直升機市場更是還沒有打開局面,對於這樣一個有潛力的市場,天津可以抓住機遇成爲民用直升機產業的配置資源中心,要從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實現空客項目及國內直升機、無人機項目並舉發展。”
另外,李豔華還強調,天津自貿區航空產業發展,還需要增強企業產品國際競爭力,加強把控國際品牌運營主動權的能力,掌控國際談判中定價的話語權和資源空間配置的話語權,從而使天津自貿區在國際航空產業中佔有更重要的地位。(北方網新媒體記者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