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燦鴻”,2015年第9號颱風,6月30號,在西北太平洋洋麪上生成;7月3號發展成颱風;9號加強爲超強颱風後減弱爲強颱風。7月11號,燦鴻在我國浙江舟山市朱家尖鎮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4級。整個華東地區,二天三夜,狂風暴雨。“燦鴻”,被稱爲50年來同期登陸浙江的最強颱風。
燦鴻的時速110公里/小時,造成周末江浙滬一帶上千個進出港航班被取消。候機大廳裏的航班時刻表上一片“飄紅”,只有極少數航班仍在起降。昨天,一則名爲《99%的航班都取消了,但這5家公司在超強颱風中繼續飛》的文章在互聯網和微信朋友圈裏瘋轉。颱風肆虐,飛機爲何依然起飛?航班取消的標準又是什麼?這幾家公司是否違背了規定呢?
全球航班查詢軟件飛常準爲記者提供了一份颱風“燦鴻”登陸以來,上海和浙江兩地機場航班的起降情況。根據飛常準市場部負責人硃紅介紹,5家有班機正常起降的航空公司爲俄羅斯航空、埃塞俄比亞航空、香港的國泰港龍航空,以及國內的春秋航空和浙江長龍航空,這和文章中提到的“5家公司”完全一致。
硃紅:在航班取消率達99%的情況下,國泰港龍航空公司雖然取消了部分航班,但是杭州和上海仍有航班起降;就在11號的下午2點,上海迎來了春秋航空的兩個航班,降落在虹橋機場;埃塞俄比亞和俄羅斯航空也有航班降落在浦東機場。浙江長龍航空在11號當天,就有6個航班從杭州機場起飛。
根據文章內容,11號下午2點,原本已經沒有飛機的上海上空接連飛來兩家春秋航空的航班,計劃降落在浦東機場,但由於機場距離颱風較近,風速高達42節,因此改降虹橋機場。不少人認爲,即便如此,這依然是兩次具有挑戰性的降落。對此,春秋航空新聞發言人張武安表示,起飛的決定符合要求。
張武安:其實所有的航空公司在這次颱風中都制定了計劃,在天氣達標的時候才能飛,天氣不達標的時候不能飛。比如我們昨天取消了70多個航班,佔我們1/3的一個量。浦東機場不達標,虹橋機場是達標的,所以我們有兩架飛機就飛到虹橋機場來了。
而從去年纔開始引進飛機投入運營的浙江長龍航空,也在杭州大片取消的航班中,“堅持不懈”地起飛和降落。有網友統計,截至週六下午4點,杭州起飛的8個航班中,竟然有6個都是長龍航空的。蕭山臺記者陸科怡連續3天蹲守在杭州蕭山機場採訪,得到了長龍航空的如下回應:
陸科怡:長龍航空的負責人說,公司機型是空客A320,溼跑道積水≥3mm時,最大起飛和着陸的正側風標準爲14.5m/s。參考浙江空管分局氣象臺的實時天氣預報,推算當天的最大正側風是小於12m/s的,符合起降標準。蕭山機場的跑道爲0624和0725號跑道,風沿着跑道方向分解爲平行於跑道的風和垂直於跑道的風,垂直於跑道的風對應於起飛和着陸的正側風。A320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下,是可以在蕭山機場起降的。
惡劣天氣下,有的航班立馬取消,有的航班執意飛行,飛機起降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又該由誰來決定?不同航空公司間的差別爲什麼這麼大呢?起飛,是否等於一定安全呢?目前我國飛機起降的標準由三部分構成:一是民航管理局對不同機場定的最低標準;二是機場的標準,也就是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在該機場起降;第三,是各個航空公司在該機場的標準。某大型航空公司資深機長告訴記者,由於航空公司標準一般高於前兩者設置的最低線,因此機長和公司纔是最重要的決定者。
某機長:航班取消,一般是由機長和公司的運行籤派部門共同來決定。機長是有一定決定權的,他會判斷天氣對於他的飛行會不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所以說在相同的情況下,有的機長決定起飛,有的機長就會再等一等。大的航空公司國航、南航不飛,因爲他們的運行規範要求更穩妥一點。小一點的航空公司,它的機隊的機型比較單一,它飛這個機型的飛行員時間長,對機型熟悉更全面;小公司政策更爲靈活,飛小機場、情況複雜的機場更多一點,它可能覺得足以應對惡劣天氣的影響。
記者:更直接一點問您,是不是隻要航班決定起飛,沒有取消,就意味着它是安全的,我們是可以放心的?
某機長:對!它一定是高於我們民航局要求的標準的。
記者:起飛了以後可能還會遇到新的天氣情況。
某機長:對,在這種惡劣天氣起飛,首先我們要有起飛備降場。就是剛起飛的時候如果是我的飛機發生了意外,要去這個機場去落地。那同時這個機場也會預留好備降機位,你來我這機場你一定可以落地。然後會有航路備降場和落地機場備降場,在我們加油的時候就要算好,到各個備降場和空中等待的油量都夠了,我纔會最終覺得這個飛機是適航的。
截止7月12號週日,颱風“燦鴻”對我國影響基本結束,機場航班陸續恢復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