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2013年天津第一家創業平臺在天津開發區投入使用,而短短兩年之後,剛過“而立之年”的天津開發區,已建成、新落戶和正在洽談的“衆創空間”與創新型孵化器就已經已達16家,1000餘家科技型企業在這裏孵化誕生。通過“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力量,天津開發區將優勢產業結構再度升級,不斷挖掘新的突破口。
16家孵化器促“衆創空間”聚集
在天津開發區泰達服務外包產業園,有一家咖啡館在這裏頗爲有名,那就是津京互聯創業咖啡,不僅僅因爲它是天津第一家創業服務平臺,李克強總理曾經的光顧也讓這裏備受關注,成爲創業者尋找機遇的平臺,也爲天津發展衆創空間開了一個好頭。


截至目前,天津開發區已建成、新落戶和正在洽談的“衆創空間”與創新型孵化器已達16家。天津開發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津京互聯創業咖啡、信星國際產業園和筆牧咖啡等已投入使用,中科智能識別產業研究院投資落戶,創客總部-天津飛馬創業營、YOU+國際青年創業社區、36氪-泰達氪空間、微軟創投加速器、清華大學X-Lab、泰達智能硬件創新基地等已簽署協議。”截至目前,已累計孵化科技型企業1000餘家,其中50餘家企業通過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同時,藉助國家超算天津中心、騰訊數據中心、濱海新區集成電路設計服務中心等平臺載體,開發區一方面加快推動飛旋科技、深之藍、一飛智能、科倫藥物、索瑪科技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健康醫療、生物醫藥領域企業加速聚集。另一方面依託泰達MSD、北塘企業總部園等載體資源,加快以中科智能、創客總部、安卡爾、中科芯盛爲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企業聚集。
“創新創業”升級優勢產業結構
剛過“而立之年”的天津開發區,在昔日鹽鹼灘塗上建成了以現代產業爲支撐的新型城市綜合體,30多年來一個又一個的發展奇蹟在這裏誕生。在“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大潮中,天津開發區圍繞區域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有針對性的發展衆創空間和孵化平臺,讓“創新創業”和“產業轉型升級”拉起手。

天津泰達科技發展集團總工程師馬萱說:“在引進創新創業項目的時候,我們有意識地對能提升開發區現有的產業的項目進行篩選。”
北方網新媒體記者瞭解到,開發區內的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國家納米技術產業化基地、泰達中小企業園、逸仙科學園、凱萊英公司、銀寶山新公司、斯芬克司公司等多家傳統型孵化器、科技園區和高新技術企業正計劃設立“衆創空間”轉型升級。
據介紹,天津開發區每年都設立有2億元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專項扶持資金。截止目前,銀行已放款企業有335家,放款額度達到275.6億元。不僅如此,開發區還通過舉辦“泰達創業大賽”,加速潛力企業發展,促進資本與項目的融合,用這種方式形成健康的本土“科技生態系統”。特別是2015年的賽事,累計吸引國內外483個項目報名參賽,參賽項目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領域。

打造專業服務平臺
就在前不久,阿里雲的互聯網創業平臺“創客+”正式落戶天津開發區。這個項目將在開發區打造一個涵蓋創業資金、場地、辦公配套等硬件資源,以及創投對接、創業指導、稅收減免、開發組件、分發推廣等軟性服務的創新創業全方位服務一體化的平臺。用這種方式重樹開發區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天津開發區管會黨組書記王盛曾調侃地說道:“現如今我們的新項目都發展在雲端和平臺,這和之前大不一樣。”
以往服務創新創業企業,政府部門多會提供像“商務服務”、“財稅服務”、“法律服務”等這樣的公共服務平臺。而在此基礎上,天津開發區將結合自己產業佈局,形成專業的創新服務平臺。馬萱告訴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比如,這次引入的阿里雲的創業平臺項目,就是希望將整個阿里生態與本地的產業相結合,由此將更多新的資源輸入本地。”
阿里雲事業部解決方案總監馬鐵寶說:“阿里雲針對區域內科技園區和創業孵化器提供了面向雲計算和大數據的基礎服務平臺,使計算變成一種低門檻的公共服務,既數倍降低了購買和維護成本,同時也讓沒有IT專業人員的創業者可以隨時使用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進行創新。”
下一步天津開發區還將打造“智能硬件研發輔助平臺”以及“智能無人裝備產業園”,結合開發區現有的資源稟賦,通過這樣的專業平臺,集中相關的上下游企業和行業的領軍人物到這個平臺上來。(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李澤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