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12日,天津工業大學規模最大的校級公益社團——風箏支教團開始新一年征程。161名大學生將分赴貴州、雲南、浙江等地的13所學校開啟為期20天的暑期支教活動,其中前往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的就有10支志願者隊伍共計110人。
風箏支教團最初由天津工業大學2011級部分貴州籍學生為『反哺家鄉,回報貴州』自發發起。2013年,該校貴州籍學生龔文飛以及他的隊友10人完成支教任務後認為,幫助家鄉學校僅靠他們幾個小老鄉的力量還很不夠,於是在當年,支教團在校團委正式注冊了該校第一個公益校級社團。
該校校團委副書記王洪彬告訴記者,學生自發的公益行為能擴至全校,一是因為越來越多非貴州籍的學生,自願前往山區去『吃苦』,志願者在成長的同時也深切感受到山區的孩子需要他們;同時,支教團成員也結合當地留守兒童的特點等,設計了有針對性的暑期課程,獲得當地老師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贊許。
貴州石阡山區的生活較為艱苦,學校沒有食堂,為了不給校方帶去負擔,往屆支教團成員利用學校提供的簡陋炊具自己動手做飯,並且承擔所有費用。有的學校甚至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宿捨,不能久居農戶家的志願者們便住在教室,他們用破舊的課桌拼接成床,白天上課,晚上和衣而睡。另外,洗澡是困擾隊員的另一個難題,志願者們走山路挑回水洗澡。
往屆隊員都和山區孩子建立了深厚友情,為了讓孩子們知道『山外大學生朋友惦記著他們』,支教團成員每次都錄制往屆隊員的鼓勵視頻,帶到山區給孩子們看。
從最初的十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兩百餘人,支教團成員的足跡遍布貴州、雲南、河南、浙江、青海等地,15所中小學受到了他們的援助。受到幫助的學生達3000人次以上,而全團一共花費的35萬餘元全部由志願者自掏腰包。服務范圍之廣,支援學校數目之多,受益群體之大,准備力度之充分,在高校中非常難得。(記者邵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