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有媒體報道,湖南衡南縣原花鼓戲劇團部分演職人員在衡陽市專業劇團新創劇評比匯演上,突然打出橫幅,稱18年未拿工資。當地官方16日迴應稱,“18年未發工資”的說法並不妥當。
7月9日,在衡陽市紅旗影劇院“文明創建、美麗衡陽”全市專業劇團新創劇評比匯演中,原衡南縣花鼓戲劇團部分演職人員採取拉扯橫幅等方式,表達利益訴求。
中新網記者在事發當天的視頻資料中看到,當時舞臺上燈光通明,臺下坐滿了觀衆,而且還有攝像機在進行錄製,演職人員身着演出服,打出的橫幅提到了“‘天下第一團’十八年不發我們一分錢,我們要生存、要吃飯”等字眼。
據瞭解,衡南縣花鼓戲劇團成立於1958年,爲正股級單位,職責爲傳承發展花鼓戲劇種,創作演出優秀劇目,曾被評爲“湖南省2000—2002年度好劇團”。該劇團自建立以來,聲名遠播,足跡遍及三湘四水。
16日上午,衡南縣政府新聞辦一位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18年未發放工資”說法並不妥當。據其介紹,該縣原花鼓戲劇團屬於差額事業包乾經費撥款單位,發放工資主要依靠演出收入,當地財政給予了部分補助,通過自收自支,演職人員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1997年5月—2012年5月,由於當時演出市場需求旺盛,劇團演職人員陸續脫離單位,並與單位達成協議,採取“自由組隊、集股分紅”模式參加社會演出,演出收入不再上交單位,單位不再也無法負擔演職人員工資。
上述負責人說,按照國有院團轉企改制相關要求,2012年5月,衡南縣衡州花鼓戲演藝有限公司成立,原劇團法人註銷。轉企改制後,單位多次要求演職人員參與公司管理和運營,但由於原來的骨幹演職人員發展了自己的演出小分隊,或認爲演藝公司給予事業單位工資過低,加之沒有自己的演排場地、經費缺口大,願意迴歸公司參與經營的演職人員很少。
這位負責人透露,去年財政撥款44.78萬元,改制後的演藝公司爲演職人員繳納醫保、社保等保險合計36萬餘元,剩餘經費用於管理人員工資、送戲下鄉及排練新劇補助等基本支出。
當地官方告訴記者,今後一段時間,他們正積極着手解決三大問題:首先是保障財政預算經費,用於該單位人員醫保、社保相關費用的繳納,確保退休人員基本工資發放;其次是加快衡南劇院建設,切實解決單位無辦公場地、無排練演出場地問題;再次是抓住文化體制深化改革契機,確保該縣花鼓戲演藝公司規範化、正常化、市場化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