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0年3月,中央啟動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按照部署,本市對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於田縣、民豐縣(以下簡稱東三縣)。
隨即,天津市黨政代表團赴東三縣深入調研。『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農業人口佔比83.4%,農業生產總值佔全社會生產總值39.4%,農業依然是就業增收主渠道。』一份翔實的調研報告擺在了決策者面前。怎麼援、援什麼……一系列思考來了……
『援疆這盤棋要統籌謀劃,關鍵棋子落在哪很重要。』
『就業增收不能簡單靠「輸血」,必需建立「造血」機制。』
堅持問題導向。以『一人一畝果,一戶一棚菜,一戶一人就業』為目標的『三個一』工程在南疆大地獨創性提出。截至2014年,『三個一』工程共實施88項,累計完成投資13.72億元,8.5萬人實現比較穩定就業。
成績迅速顯現。2014年東三縣實現生產總值43.1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8.93億元,預計2015年將分別達到48.10億元、53.30億元,是2010年的2.06倍和3.37倍。
一連串耀眼的數字,有力佐證了本市援疆工作思路正確、方法得當、成效顯著。今天,我們以設問方式為您全景展示本市對口援疆工作『三個一』工程成果,全面解讀『三個一』工程如何力促東三縣農民就業增收,增強當地自身造血機能,有力推動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
[民生篇]
一畝果一棚菜農民口袋鼓起來
農民最關心收成,『一人一畝果,一戶一棚菜』實施以來效果如何?
先說『一人一畝果』,以紅棗、核桃、大芸、杏、葡萄、石榴為主的特色林果,種植面積躍昇至90萬畝,人均2.3畝,超額完成『一人一畝果』目標。林果和特色種植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重由2010年不足10%增加到2014年約20%。林果收入佔當地農民年收入32.2%,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達42.8%。
於田縣亞克蘭乾村是天津援建的『五位一體小康村』。去年,該村建立2500畝有機紅棗示范種植基地,189戶農民率先用上高科技有機肥。村民阿布杜卡地爾告訴記者,『全家6口人,種了8畝紅棗,如今棗樹成了「搖錢樹」。去年,我們一畝地的收入比鄰村兩畝地還多,今年我帶著其他村的朋友一起用有機肥種大棗,讓他們和我一樣致富,把日子過得像大棗一樣紅火。』
說起『一戶一棚菜』,當地百姓有句話不得不提——『一個棚脫貧、兩個棚致富』。通過引進節能溫室、節水滴灌、蔬菜種植等技術,茫茫戈壁灘上奇跡般地長出了蘑菇、辣椒、茄子、黃瓜、花卉等高附加值農產品。累計完成設施農業項目投資2.02億元,2320座節能溫室大棚、4000座拱棚,金三農農業科技示范園、科克亞鄉智能溫室、『再造和田綠洲』等一批特色農產品示范基地建成。
『要知道,我們建的溫室大棚年均效益達到2—3萬元,拱棚約1萬元,遠高於當地農牧民年均收入,當地農民靠大棚真正實現了口袋鼓起來、日子富起來。』援疆乾部張瑋說。
[就業篇]
多項好政策創造非農就業崗位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堅持就業第一』,『一戶一人就業』在促進當地百姓增收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
要發展,靠雙輪驅動。要問哪雙輪?一方面,利用當地已有基礎,深入挖掘林果業潛力,大力推廣設施農業,旨在擴大和穩定農業就業。一方面,出臺多項支持創業就業有力政策,推廣婦女手工編織項目,引進龍頭企業壯大工業園區,旨在創造非農就業崗位。這雙輪驅動,事半功倍。
比如,通過發展林果、特色種養殖業、推廣設施農業,實現新增和穩定農業就業2.78萬人,僅蔬菜大棚一項就實現當地約6500人就業。
比如,通過援助東三縣萬副地毯織架項目,建設4個展銷中心、161個編織點和9個手工編織合作社,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地毯和手工編織組織網絡,已帶動1萬個家庭、約4.7萬名婦女實現了家庭靈活就業。一戶一副地毯架月均收入1500元以上,這已成為東三縣廣大婦女就業增收的主渠道,被自治區黨委、政府形象地稱為『母親工程』。
策勒縣科克買提村的古麗拜合熱木是全縣有名的女強人,她利用天津援疆提供的地毯架,在村裡率先乾起婦女手工編織合作社,招聘了四十多人,年收入幾十萬元,手中兩部手機總是響個不停,訂單一筆接著一筆,讓她笑得合不攏嘴。
比如,通過不斷提昇完善『東三縣』工業園區基礎建設,搭建企業發展載體平臺,策勒工業園已規劃建設『健康農業科技產業園』,著力引進農產品深加工和銷售龍頭企業,構建大農業產業鏈,首批入園的富硒園科技、中環農機等企業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通過制定『一企一策』的全方位服務模式,配合東三縣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培育壯大了天力沙生、瑰覓生物等農業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目前,已吸引38個項目落戶,協議投資額達46.8億元,帶動當地5886名農民實現非農就業。
比如,於田縣天津中心市場等4座綜合貿易市場已幫助當地2000多個民營資本小商戶實現創業就業。建設的三所職業學校以及東三縣實訓基地等都在開展定崗定向職業人纔培養,僅2014年就有2000多名專業技術人纔學成,先後900餘名未就業大學生赴津參加培訓,大大增強了社會就業能力。
這些『比如』,不勝枚舉、比比皆是。天津援疆這棵參天大樹,每根枝乾都是一項務實舉措、一條清晰思路,准確高效地發揮著作用,積極助推東三縣經濟發展駛上快車道。
[傳經驗]
四個階段讓『三個一』碩果累累
找准當地需求、符合自身特色的『三個一』項目很快在東三縣生根發芽,接地氣、帶人氣、聚財氣的同時,又有哪些經驗可借鑒可推廣?
天津一批批援疆人始終有個堅定的信念,要將好經驗好做法充分分享推廣,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援疆隊伍,一批留得住的援疆項目。『三個一』工程實施以來,從最初的擴大林果種植規模、引進先進農業技術、扶持手工編織特色產業,發展到科技興果富農、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建設用好培訓實訓基地,已經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援疆思路和做法。
作為天津援疆『科技興果』的受益人,策勒縣昊龍農場的朱越主動試種了2000畝富硒、有機大棗,去年的豐收讓他見識了高科技的『魔力』。
『我們農場是公司化運作,農場把售價定位在30元,直接瞄准京津冀市場,比普通的棗價高出近3倍。』朱越是個細心人,一直監測著富硒棗的長勢,每個階段都會采樣化驗,厚厚的檢驗報告讓他底氣十足,『盡管去年的紅棗收購價格普遍下降,但是我們依然賺了大錢,我對今年的銷售很有信心。』
記者深入當地乾部群眾調查采訪,緊貼東三縣發展實際,梳理出本市援疆的四階段發展經驗。
第一階段:特色產業擴規模促就業,穩步推進『三個一』。廣泛開發果園,增加種植面積;推廣溫室蔬菜大棚和拱棚,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支持特色產業和民族手工業,建設農產品基地和婦女手工編織網點。主要特點——以量取勝。
『這就是我們結合當地土壤條件,在策勒縣種植的「津引薯8號」馬鈴薯,平均0.5公斤一個,畝產3850公斤,每畝增收2000元,下一步准備大面積推廣。』援疆乾部張建民說。
第二階段:科技興果富農增效益,不斷深化『三個一』。發揮科技興農重要作用,引進科技型企業,運用最新技術,推出更多技術含量高、生產成本低的農產品,有效預防農產品出現量增價降的現象。主要特點——以質取勝。
『6個富硒、有機大棗示范種植基地,平均畝產增長30%,一級果率增長57%,售價是普通大棗的3倍,真正實現了「一畝果變兩畝果」的示范效應。』援疆乾部付鵬起說。
第三階段:引進培養龍頭企業穩就業,鞏固擴大『三個一』。以『龍頭企業+示范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培育壯大二、三產業,帶動就業穩定一產,努力破解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強、市場銷售不暢、科技水平不高等問題。主要特點——促經濟轉型昇級。
民豐縣委副書記張儀說,『在「三個一」工程引導帶動下,我們縣產業結構趨於合理,就業形勢發生轉變,已由勞動力「輸出型」變為「輸入型」,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成效顯著。』
第四階段:培訓實訓提昇就業能力,確保實現『三個一』。加快對職業技能人纔的培訓實訓力度,增加當地群眾就業機會、提高就業率,有效緩解產業發展與職業技能人纔短缺的矛盾。主要特點——助產業格局調整。
援疆乾部靳江洪告訴記者,『我們充分借助天津職業教育資源優勢,發揮「東三縣」三所職業學校作用,選准優化學科設置,圍繞實際需求,開展訂單式職業教育和培訓。目前開設了服裝、玉石、裝飾、維修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專業,2014年,2000餘名學生接受了技能培訓,在面向社會就業時至少掌握一門實用技術。』
『開展林果及特色種植培訓5200人次,依托金三農農業科技示范園建立設施農業實訓基地,約1000人次開展了蔬菜大棚種植培訓,很多受訓農民已成為種植帶頭人,為示范推廣奠定了基礎。依托婦女手工編織中心,教授東三縣婦女編織技能,越來越多婦女成為編織能手和就業帶頭人。』
[新亮點]
『整體解決方案』助力引資落戶
圍繞國家當前『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三個一』工程將如何利用新疆地域優勢,在企業引資落戶上發揮更大作用?
新疆作為『一帶一路』橋頭堡,如何最大限度發揮當地自身優勢,圍繞和田地區實際,盡快破解發展瓶頸?我們的援疆人是怎麼做的?
建設東三縣工業園區並設立招商引資專項資金,按照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發展需要,加大『精准化、目錄式』招商力度,對援疆企業采取『一企一方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制定一整套促進企業發展壯大的『整體解決方案』,從科技、市場、管理、品牌、資金和人纔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
在策勒縣天津工業園區規劃建設了『健康農業科技產業園』,搭建載體平臺,引進龍頭企業,構建集種子、肥料、農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采購銷售、科研培訓為一體的高端農業產業鏈,努力做大做強和田綠色農產品品牌和規模。園區堅持『引龍頭、帶就業、促增收』的招商引資工作思路,新疆豐沃生物科技、和田中環農機、鑫雅途等6家企業已注冊落戶,近50家農產品采購企業進駐園區,預計帶動新增就業2500餘人。
引進的北京富硒園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新疆豐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應用有機硒農業科技成果,主要生產有機硒生物促進劑專利產品和富硒乾果,總投資1000萬元,帶動1萬果農實現就業增收;天津捷盛東輝保鮮科技有限公司,應用當今國內最先進的相溫氣調專利技術,投資2300萬元建設5000噸級氣調保鮮冷庫,已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天津大型服裝企業在園區注冊成立鑫雅途服裝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民用服裝、工裝和高科技加熱特種服裝,投資3000萬元,現已開始采購安裝設備,5月份開始培訓職工,下半年投產,預計年產量500至600萬套,可帶動就業1000人—1500人;天津中環電子集團光機所投資520萬元,注冊成立和田中環農機公司,生產光波篩選紅棗分選設備,目前已開始接受訂單。同時,還有紅棗提取酵素等10餘家企業正在洽談落戶園區。這些企業將成為帶動和田地區產業發展、促進穩定就業的龍頭。
另外,有一家企業很特別,彌補了當地空白,就是天津動漫企業——眾遠科技有限公司,在園區注冊成立文化傳媒公司,已開始制作和田首部104集系列動漫劇《足球小巴郎》,致力於打造和田先進文化精品,弘揚民族團結主旋律,傳遞新疆正能量,動漫劇第一季共26集,計劃暑期登陸國內各大衛視。
[新舉措]
『三個一』工程有哪些新打算?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圍繞實現和田地區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這一總目標,下一步天津援疆工作關於『三個一』工程還有哪些新打算?
『三個一』工程實施以來,在加快東三縣農業發展、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增強就業能力、帶動增收致富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農村面貌發生了顯著改變。但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農業生產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科技興農成果需進一步普及;龍頭企業規模不夠壯大,帶動效果不夠顯著,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農產品和傳統手工業產品市場認可度不高,產銷體系銜接不暢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天津援疆思路進行了再調整再完善。
繼續深化科技興果富農。在2014年『科技興果富農、一畝變兩畝』紅棗示范種植成功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示范種植面積、培養種植能手和技術骨乾,盡快普及『兩袋肥』(富硒肥和有機肥),實現紅棗種植提質增效。同時加大投入,建設大芸、玫瑰、葡萄、藥材種植基地和畜牧家禽養殖基地,充分發揮農業種業博覽園作用,大力推廣馬鈴薯、胡蘿卜等優質農作物,擴大增產增收富農成果。
加大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力度。從東三縣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引進和培育與當地優勢產業相關的第二、三產業龍頭企業,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外引內育,加快形成產業鏈,實現規模化生產。
紮實做好地毯和手工編織及金三農農業科技示范園項目。在『三個一』工程實施帶動下,東三縣林果業種植面積和產量得到較大程度提高,婦女手工編織、地毯編織和玉石加工等傳統手工業發展迅速。要建設金三農農業科技示范園,充分發揮『農業種業博覽園』作用,引進培育更多優良品種,服務當地設施農業發展。要提昇設計水平,對接多家網絡電商,參加全國性、區域性展覽展示活動,搭建銷售平臺,開展品牌宣傳和推廣,更好地解決農產品和傳統手工業產品銷售問題,真正形成產銷結合的良性循環。
……
天津商人聶志新的企業正式落戶策勒縣天津援疆紡織服裝產業園,從注冊商標到正式投產只用了兩個月,目前已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用工大戶和龍頭企業。用他的話說:『我的有機硒肥料去年大獲成功,今年我又乾起服裝生意,這都因為我對和田有信心,更對咱們天津援疆有信心。』
對於老聶而言,和田就像一張白紙,等待著他來放手圖畫;對天津而言,和田就像一個兄弟,開足馬力與我們攜手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