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7月27日,南開區在海河劇院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音樂會。8位抗戰老兵與駐區部隊官兵、家屬代表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重溫抗戰歷史、共享音樂盛宴。
27日下午3點,全體官兵和觀衆起立合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音樂會拉開帷幕。三聲嘹亮的集結號後,8位胸前掛滿榮譽勳章的抗戰老兵代表,上臺與觀衆見面,講述自己的抗戰經歷。今年88歲的抗戰老兵於勤愷在戰場上傷到了右腿,卻沒有因爲行動不便而缺席音樂會;當年在冀東戰場參戰的馬英,頭部、腿部、胸部三處留有槍傷,也在兒子的陪同下坐着輪椅上舞臺。於勤愷告訴北方網新媒體記者,自己來參加音樂會,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告訴全社會不要忘記歷史,不要忘記國恥。“我在新聞上看到一些人歪曲歷史、胡說八道,我特別氣憤,我能在戰爭中活下來我很幸運,但是我身邊那些死去的戰友不能被誤解,人們能記住歷史,不忘國恥,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尊敬。”
南開區文藝界爲抗戰老兵獻字畫,是音樂會的一大看點。民間書畫家李靜嫺把自己連續創作一個多星期的國畫作品送給了抗戰老兵。“我的作品叫‘一唱雄雞天下白,牡丹盛開幸福來’,它的寓意就是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李靜嫺告訴北方網新媒體記者:“當年日本侵略軍佔領天津,外祖父一家寧願捱餓也不給日本人幹活,就受到了迫害。是這些老兵們不顧自己的犧牲解救了全中國的百姓,我們家才能熬過那些苦難的日子。所以我聽到有機會給抗戰老兵們畫畫,我的靈感也馬上就來了。我覺得我獻給老兵的不僅是一幅畫,也是我們全家對他們的敬意。”
隨後,南開合唱團的音樂家與音樂愛好者們完整地呈現了抗日戰爭時期最鼓舞人心的經典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合唱團團長於淑華介紹,團裏幾乎都是年過半百的成員,爲了能把組曲唱好,大夥不顧伏天暑熱,練習了兩個多月,指揮員趙金彥老師甚至編曲到半夜一兩點。“有時候站的時間長了,有人扭到腰崴到腳,可是大家依然很有幹勁,我覺得我們就是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於淑華說:“如果沒有他們的流血犧牲,哪有我們現在的幸福安逸。我們年紀都大了,參加這種紀念活動的機會越來越難得,所以大家都很積極,想把最好的表演奉獻給抗戰老兵。”
音樂會結束後,記者注意到有一位老人遲遲不肯離場。“還沒有聽夠。一聽到音樂就好像回到70多年前那個硝煙瀰漫的戰爭年代,一邊聽腦子裏一邊浮現當年愛國將士和民衆頑強鬥爭、奮勇前進的畫面。”趙淑貞老人眼裏含着淚水說:“我就是1937年出生的,從小就親身經歷過當年的不幸,老兵的故事和歌詞都特別真實,就應該把歷史的真相一代代講述下去,牢記歷史才能不重複過去的悲劇。”
觀衆席裏,記者還發現了不少年輕的面孔。今年24歲的胡曉宇剛剛大學畢業踏入社會,來聽音樂會,也是受到了父輩的影響。“從小就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到底是什麼,自己其實並不清晰。”胡曉宇說:“聽過這個音樂會,讓我對愛國主義有了一個具體的認識,對我來說就是腳踏實地,今後工作中紮實肯幹,做出點成績來奉獻社會,纔是給抗日英雄們的最好的禮物。”(北方網見習記者李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