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市和平區第26屆“十佳公僕”候選人公示
(按姓名筆畫排列)

和平區新興街永豐里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甘久虹
甘久虹同志,親民愛民,將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作爲社區帶頭人,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天天接觸的就是居民,聽到的都是羣衆呼聲,因此,用心用情做好羣衆工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他以發放“便民服務卡”等形式,進羣衆門、聽羣衆音、解羣衆愁,盡已所能地爲羣衆做好事、辦實事,使居民反映的問題件件有迴音,事事有結果。
今年4月份啓動的舊樓改造回頭看的惠民工程,甘久虹放棄了清明、五一、端午假期和所有公休日,每天與施工方、居民、底商之間溝通協調,他對有更換意向的樓門,包括20多個一樓底商,親自查看管路走向,與商鋪、銀行負責人說明更換下水管道的意義,挨個樓門跑上跑下,協調溝通各家更換情況,大熱的天,顧不上喝一口水。社區趙姨心疼地說:甘啊,你也一把年紀啦,別這麼拼命行嗎?此時他心裏還想着三友裏小區32個樓門的大部分居民更換廚房和廁所的下水管道,由於工人不瞭解小區管路走向,將臨近18門的廁所下水管堵上,導致18門下水廁所冒泡,污物都從二樓一戶人家的坐便器周圍冒出,污染了地板,急壞了這戶居民,他立即聯繫工程隊和房管站,經過多次的溝通協調,既解決了問題,又達到了三方滿意。

公安交通管理局和平支隊營口道大隊警長——司德傑
司德傑同志,從警17年,經過6000多個日日夜夜。他這樣一路走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寫下了忠誠和爲民的情懷。
清晨,他便開始了繁忙的一天;上午,車水馬龍的大街上,他標準的指揮動作、颯爽的身姿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中午,烈日當頭,驕陽似火,他揮汗如雨、毫不懈怠;傍晚,他用堅實的臂膀護送着下班的人們平安回家,用擔當和責任守護着夜間出行的安全。
從警17年來,每年的大年初二姑爺節他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讓同事回家和家人團聚,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只能將餃子送到他的崗上;整日忙碌的他根本無暇照顧已經癱瘓在牀七年的老母親;甚至老父親突發意外住院也不能及時趕到父親身邊。他說,選擇警察這一行就選擇了付出,要對得起頭頂上的國徽!2014年,他經過潛心探索研究,在短時間內改善了南京營口崗的交通秩序,緩解了羣衆的出行壓力,南京營口崗被首批授予交通管理示範崗。他不定時、不定崗到管界道路上進行“撒網式”排查,在管界的各條道路上開展“晨檢”、“日檢”和“夜檢”。今年上半年,他帶領警組出動治理行動110餘次,共查處酒駕違法行爲60餘起、涉牌車輛30餘起,涉毒案件3起、網上在逃案件2起。

自來水集團第二營銷分公司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李迺霞
李迺霞同志,以“民以水爲天,我爲民奉獻”爲己任,用勤勉敬業,務實廉潔,服務百姓的實際行動,贏得了羣衆的信任和稱讚。
2014年,她組織班子成員,主動走訪和平區的63個社區,上門徵求意見,帶領服務小分隊,多次到佳怡公寓社區、天賜園社區、興河裏社區、福厚西里社區等地開展現場售水及諮詢服務活動。她關心弱勢羣體,與特困家庭結對子。在舊樓區改造工程中,長壽公寓共有4棟樓、13個樓門,有近20年的房齡,供水管道老化鏽蝕,水質差、水壓低,要全面更換供水管道。可1號樓的4戶居民共用一塊總表,屬於一個改造單位,還有一些居民聯繫不上。面對這樣的困難,李逎霞一方面聯繫派出所、居委會,尋找住戶;另一方面通過媒體發佈尋人啓事,在她的努力下,整個改造工程順利進行。
2014年8月,南京路發生管道爆裂,水柱沖天而上,路面被衝出了10多平米的大坑,厚厚的柏油路面被巨大的壓力像被面兒一樣褶皺到了馬路牙子上,李逎霞立即趕到現場,組織搶修職工現場實施關閘停水搶修漏水。她和職工一起頂着烈日酷暑,爭分奪秒,抓緊一切時間搶修,過往的老百姓無不佩服和感動。

燃氣集團第一銷售分公司和平營業所副所長——楊洋
楊洋同志,始終堅持“用戶的需求就是我的責任”的工作理念,踐行“讓用戶辦事順心,用氣放心”的服務宗旨,帶領幹部職工真誠服務於和平區12萬餘燃氣用戶。
他時刻把“安全”二字作爲對用戶負責的首要使命,針對和平區房屋結構複雜、磚木老房多、地下室安裝煤氣表多的實際,深入社區調研摸底掌握一手資料,把全區房屋按磚木、磚混、平房高層分類,繪製成“和平區燃氣用戶安全檢查重點區域圖”,爲做好安檢、防控隱患提供了科學依據。他積極配合舊樓區提升改造工程,簡化辦事程序,加大安全監控力度,開展隱患治理,2013至2014年和平區的36個拆遷片無安全事故。他大力實施安全量化考覈,建立安全責任追究機制,使安檢工作質量、維修及時率、用戶滿意率始終保持全市領先水平。
他積極開展爲孤老盲殘用戶的特殊服務,2014年推出施行“十項服務承諾”,開展爲70歲以上獨居老人提供每年兩次預約安檢、免費維修燃氣竈具、聘請社區安全協管員等工作。2013至2014年,共組織社區安全宣傳38場,帶領職工向居民發放安全提示單10萬餘張,爲廣大居民掌握安全用氣知識,提高自查自救能力發揮積極作用。

勸業場街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張偉
張偉同志,作爲大隊的主要責任人,他身先士卒,每天早出晚歸,擔負着勸業場地區的各種違章查處、市場整頓、夜間燒烤治理工作。針對勸業場地區次支道路錯綜複雜,佔道經營問題嚴重,各種違章行爲頻發的情況,他認真鑽研工作的難點重點,沒有休息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
在日常工作中,他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樹立綜合執法幹部的良好形象。對於初次違法的相對人,他總是堅持耐心細緻的做好宣傳解釋,儘可能化干戈爲玉帛,使相對人心悅誠服,主動配合管理。面對少數明顯抗法,甚至以身試法的相對人,他絕不姑息遷就、迴避退讓。
每逢早晚高峯、重要考試期間,他都及時組織工作人員保障線路,清理道路廢棄物品,治理學校兩側擺賣行爲,有效緩解了道路壓力。夏季集中清理路邊燒烤,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連續幾個晚上忙到深夜,終於爲羣衆營造出良好的生活環境。2014年1月,經過他半年的努力,不厭其煩地前往相對人家中做工作,河北里的7處違章建築終於拆除,周邊居民樓的下水管道改造工程得以順利展開,羣衆自發送來了錦旗。

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城南供電分公司副總經理——陳濤
陳濤同志,在工作中不斷創新供電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主動服務“美麗和平”建設目標,超前科學建設高等級智能配電網。
在他的努力下,2014年6月和平區全面實現智能配電網全覆蓋,爲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了高可靠性的電力保障,區內37.81萬戶居民享受到了智能配電網帶來的高標準服務。他緊貼天津市金融中心戰略定位,協調9.7億元資金,專用於和平區電網資源配置,累計新建、改擴建各電壓等級變電站4個,新增變電容量59萬千伏安,新增供電線路14.95千米。兩年來,在他的指揮下,圓滿完成和平區重要保電任務70餘次。
他率先建成城市供電應急搶修中心,調整應急指揮流程,提升業務能力,搶修到達現場時間同比縮短23%。他積極籌措資金,建設老舊樓區電力配套設施,先後完成世昌裏、三樂裏等百餘片老舊樓區的電力提升改造工程,改造區域面積約175.7萬平米,惠及居民近30萬戶。累計投入362萬元,全面完成拉薩道、興安路、嫩江路等多條景觀道路線路入地工程,對景觀路段沿線配電站、開關箱及低壓配電箱進行更新修飾,修繕完成景觀道路沿線配電設備181處,全力支持美麗和平建設。

公安和平分局南市派出所社區民警——周宏巖
周宏巖同志,自接管慶有西里社區以來,採取有效措施,加強防範工作,有效遏制了小區案件頻發的態勢,8年保持小區零發案。
他針對社區還遷戶多、人戶分離多的實際,將居民按照親屬關係、鄰居關係畫圖列表,理順戶口關係,熟悉人員情況。針對社區租房戶多、人員流動大的情況,建立了“人員情況變化實時報告制度”,第一時間掌握小區內人員變動情況。堅持“每週警情通報制度”,籌建80餘人的專職巡邏隊伍,在重點時段、區域領巡,有效擠壓了違法犯罪空間。
他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先後爲居民安裝防護欄200餘個,更換安全性強的鎖具100餘套,有效提升了安全防範係數。他幫助選址、聯繫施工、購買建材,因地制宜建成3個存車處,能同時存放自行車500餘輛,並安排專人看管,有效遏制了丟車問題,還爲4名下崗羣衆提供了再就業機會。他積極協調小區物業公司和市場管委會,說服物業公司投入2萬餘元安裝12個攝像頭,同時在市場和沿街安裝探頭40餘個。周宏巖將慶有西里社區當做自己的家,將社區的居民當做自己的親人,他的手機號碼每家每戶都知道而且從不關機,是就爲了方便居民能隨時找到自己。

和平文化宮副主任——鄭偉
鄭偉同志,以對普及和提升羣衆文化的高度責任感,團結帶領文化宮工作人員,開辦了以老年大學爲主、學生輔導爲輔的陣地培訓工作,開設了涉及舞蹈、聲樂、戲曲、中醫等20門類的30個班級,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他創辦了天津市首家爲盲人講電影的“心目影院”,親自講解電影30餘部,以直播的形式第一時間爲盲人展現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新中國成立60週年盛典等國內大事,累計服務750小時,受益盲人達2萬人次。他先後組織了天津市首屆盲人藝術節、盲人電腦培訓班,還帶領盲人赴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觸摸“神州號”宇宙飛船。
他創辦了“圓夢·愛心”藝術學校,無償爲困難家庭和外來務工家庭中有愛好藝術的孩子提供藝術培訓,爲200多名孩子圓了藝術夢。藝術學校開設書法、繪畫、聲樂、舞蹈、器樂、攝影等9項課程,大大滿足了孩子們的興趣愛好。他組織孩子們定期到養老院等福利場所義務演出,讓孩子們在收穫知識的同時懂得奉獻,傳遞愛心,回報社會。他創辦了“愛心彩虹,我們同行”的文化志願服務項目,利用每週五的時間,爲和平區怡康家園的智障孩子們帶去生活認知能力、基礎烹飪等課程,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也得了到社會的認可。

和平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局長---耿長華
耿長華同志,積極服務於和平區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用心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不受侵害,努力創造公平公正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他關心社會弱勢羣體,全心全意爲羣衆排憂解難。2013年,低保戶劉剛在家中接到了民政局停發其低保補貼的通知,對這個家庭來說如同晴天霹靂。耿長華瞭解,原來是某公司冒用劉剛的身份證複印件辦理了公司變更登記,致使民政局停發其低保補貼,耿長華多次調查覈實作出了撤銷某公司變更登記許可的處罰決定,又親自與民政局聯繫,保住了劉剛的低保戶身份。
他真心誠意爲小微企業提供服務。小微企業生得出、長得大、活得好,事關民生就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大局,他常說自己的工作是“店小二”,就是爲小微企業“跑堂”“上菜”,提供真心誠意的服務。爲落實區“促惠上”工作,他積極推進銀企對接,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資金短缺成爲阻礙其發展的“瓶頸”,耿長華多方協調溝通,該企業終於獲得了30萬元的小額貸款,同時獲得20萬元政府貼息補償。僅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就幫扶近210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資近2.19億元,有效緩解了和平區小微企業融資壓力。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副主任——郭青
郭青同志,始終告誡自己,“勞動保障事業關係着每一個普通人的崗位,更維繫着無數個家庭的幸福。”她將這句話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海裏,帶着責任與使命前行。
她敢於擔當,大膽探索,研究創新的“憑藉個人徵信爲創業青年貸款”、“小額擔保貸款審批軟件”等扶持政策被全市推廣。2015年以來,她所在的和平區保障中心已放款3245萬元,成功幫助172人創業、帶動了1340人就業,提前超額完成了今年市政府下達的任務指標。
她和同事們立下“軍令狀”,幫助失業人員在24小時內安置就業。2013年,郭青和同志們啓動了創業培訓工作,指導內容涉及開業登記、項目論證、營銷策劃、技術創新、投資分析、信貸融資、企業診斷等近20個方面,爲近2000人次提供了服務,已有300餘人成功開業,創造了1000多個就業崗位,切實將國家在扶持創業方面出臺的好政策落地,讓老百姓享受到政策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成果。她和同事們在全市率先推出“個人信譽擔保貸款”,爲外地學子在津創業提供了極大支持,有10餘名大學生獲益,推進大衆創業創新,爲大學生創業提供條件和幫助,圓了年輕人的創業夢。

交管和平支隊和平路大隊大隊長------閻春暉
閻春暉同志,積極探索交通管界道路特點,研究熱點、難點交通問題解決辦法,提出了在“一校一策”和違停治理工作方面的對策。一是針對萬全小學上下學時段門前交通秩序混亂問題,提出了針對校園上下學高峯交通安全指導工作措施;二是針對管界內違法停車現象十分普遍的情況,有重點、分步驟的提出了對管界內28條主要道路開展違法停車專項治理工作方案。
“心中要有羣衆,心中要時刻裝着羣衆,羣衆想什麼?羣衆需要什麼?”這是春暉同志每天工作都要認真思考的工作主題。多年來始終保持良好的警民協作共建關係,每年的重大傳統節日,他早早安排食堂爲老人們準備豐盛的餃子、長壽麪等,並組織大隊幹警和社區老人共度佳節,一聲“爺爺、奶奶”叫的老人合不攏嘴,看着忙前忙後的民警老人們心中別提多高興了。多年來大隊始終將警民共建作爲帶隊伍的重要抓手,潛移默化中提高了民警的羣衆意識和服務意識,通過“‘110’宣傳日”、“警營開放日”等互動活動,羣衆對基層公安工作有更深入、更感性的瞭解,相互間多了理解、多了包容。

天津君利律師事務所主任---蔣宏建
蔣宏建同志,以法律惠民生、服務百姓,堅持每年七一和春節都要走訪慰問孤老戶、殘疾人、困難黨員、重病家庭等特困戶,並積極救助困難兒童,爲他們送去溫暖和關愛,先後捐款捐物達四萬餘元。
2012年,他得知居民李鴻起之妻馬雙敏,來津多年未能落戶,丈夫長期患病,本人因戶口問題無法全部享受有關社會保障待遇,家庭生活非常困難,他先後兩次去和平分局戶籍科諮詢瞭解、覈實情況,並按照戶籍管理規定,指導馬雙敏準備有關證明和申請材料,使馬雙敏終於上了城市戶口。
2013年,和平區鶴壽養老院出資82000元購買了“椅式升降機”一臺,但卻被訴侵犯某公司專利權,遭索賠31萬餘元。蔣宏建在市一中院義務爲養老院代理了該案並獲勝訴,維護二百多位老年人合法權益。2014爲新華南路小學義務代理一起爭議標的高達128萬元的訴訟,免收該校律師代理費五萬元。
他主動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在競業裏和綿陽道社區成立了法律工作室。他的義務普法講座、法律諮詢服務,足跡遍佈和平區的學校、部隊、企事業單位、社區和養老院等。

五大道街國際公寓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潘淑穎
潘淑穎同志,一副熱心腸,兩條勤快腿,六年的時間走訪了6000多戶羣衆,爲民辦了實事好事200多件,化解矛盾2300多次,盡心盡力爲社區羣衆服務。從她身上看到了女性的自強,同事們都親切地稱她“女漢子”。正是她這種雷厲風行的作風,充滿大愛的胸懷,不畏困難的精神,贏得了社區羣衆的交口稱讚,被百姓譽爲“羣衆的貼心人”。
針對國際公寓容積率高、流動人口多且複雜的情況,她繪製了轄區房屋、企業和商業網點分佈圖,將居住人員信息一一標註。她建立了民情日誌和一清兩巡制度,把社區的問題分類登記,分析處理,第一時間上報主管部門協調解決。
在她的努力下,誠基中心開通了條件成熟樓層的煤氣管道,被損壞的電梯得到修繕維護。針對小區樓層內日租房、羣租房、隔斷房衆多的情況,她帶着可行性調查報告,多次奔走,多方協調,最終區裏成立了誠基中心治安管理辦公室,組建了誠基中心防火消防中隊,共排除各類安全隱患208處,治安案件減少30%,確保了百姓的平安。她積極搭橋引線,挖掘社區資源,爲150餘名社區青年找到了適合的工作,完成了500萬元招商引資任務和5個80萬元引企增稅企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