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河北區意式風情區是一個有歷史的地方,街區內有梁啓超、曹禺、張廷諤、曹錕、袁世凱、齊耀珊、張學銘、曾國藩家族、馮國璋、李叔同、湯玉麟、盧鶴紱、王卓然、劉髯公、程克、鮑貴卿、華世奎、易兆雲、李廷玉、張鳴岐、李文田、章宗祥、孫良誠、倪嗣沖、段芝貴、王一民、王郅隆、黃郛、曹銳、盧木齋、鄭誦先、黎元洪、安文忠、楊以德、齊耀琳、呂調元、靳雲鵬、龔心湛等等多處中國的名人故居。更是留下了一代偉人民族英雄蔡鍔將軍的足跡,蔡鍔將軍與梁啓超先生曾在這裏商討討伐袁世凱的護國大計。
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影視劇如《非常完美》《建國大業》《白銀帝國》《風聲》《辛亥革命1911》《梅蘭芳》《金粉世家》《大上海》《毒戰》等等都是在天津河北區的意風區拍攝,而且更多的影視劇也將越來越多的在這裏取景拍攝,不僅因爲這裏很美,更因爲這裏是有歷史的地方。

曹錕(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清末直隸省天津府天津縣大沽口人,中華民國政治及軍事人物,直系的領導人之一,曾靠賄選當選爲中華民國大總統。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本名萬家寶,字小石,小名添甲,是中國現代劇作家以及戲劇教育家,他被稱爲“中國的莎士比亞”。曹禺這個筆名是取自他本姓繁體“萬”字,拆爲“草字頭”和“禺”,草字頭換爲曹,“萬”就成了“曹禺”。

梁啓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任甫,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省新會縣人,人稱樑新會。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青年時期曾與老師康有爲合作進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等嚴詞抨擊,並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出家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生於天津,祖籍山西洪洞,民初遷到天津,因其生母本爲浙江平湖農家女,故後來李叔同奉母南遷上海,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紀念其先母。精通繪畫、音樂、戲劇、書法、篆刻和詩詞,爲現代中國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中興佛教南山律宗,爲著名的佛教僧侶。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庭(又作慰廷、慰亭),號容庵,漢族,河南省陳州府項城縣(今項城市)袁寨人,故又稱袁項城。清末民初重要的軍事家、政治家、北洋新軍領袖,對中國近代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方面的現代化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的恢復作出過重要貢獻,被稱爲中國近代陸軍之父,是中國司法近代化的奠基人,對中華民國的成立起到關鍵作用。曾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和中華民國大總統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