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從市衛生計生委獲悉,爲了織牢本市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底”,保障農村居民享有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本市將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今後,本市原則上每個行政村都將有1所標準化的村衛生室,服務半徑不超過1.5公里、步行不超過15分鐘的相鄰行政村可共建1所村衛生室,村衛生室建築面積原則上不低於80平方米;實施農村小城鎮規劃建設以及“撤村改居”的地區,將按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有關要求,預留和建設建築面積不低於150平方米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與此同時,本市還將逐步實施村衛生室醫療保險門診報銷制度和基本藥物制度,並建立一般診療費制度,將現有的掛號費、診查費和注射費(含靜脈輸液費,不含藥品費)合併爲一般診療費,已合併費用將不再另行收費或變相收費。
今後,各區縣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將根據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綜合考慮服務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條件等因素合理設置村衛生室,並推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所有村衛生室都具備相應的硬性指標,包括:經區縣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批准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按照“鄉鎮名+行政村名+衛生室”的原則確定村衛生室名稱,有統一標識;登記的診療科目爲預防保健科、全科醫療科和中醫科;設有獨立的診室、治療室、藥房、資料室,符合醫學服務流程規範及無障礙設計要求。本市鄉村醫生都將具有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或執業(助理)醫師證書,並在區縣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註冊,獲得相關執業許可,未經註冊取得執業許可的人員不得執業。各區縣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將以鄉鎮爲單位確定鄉村醫生基本崗位數量,根據轄區服務人口、服務現狀、預期需求以及地理條件等因素,綜合平衡服務崗位資源,科學合理配置鄉村醫生。原則上按照每千服務人口不少於1名鄉村醫生的標準配備,山區、路途偏遠、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適當增加,在保證服務需要和隊伍穩定的前提下逐步將鄉村醫生數量調整到合理規模。
本市將先選取鄉村衛生服務已實行緊密型一體化管理的寶坻區作爲試點,開展村衛生室醫療保險門診報銷和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並建立一般診療費制度。其他區縣也將積極推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在此基礎上逐步開展村衛生室醫療保險門診報銷,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建立一般診療費制度。隨着推進村衛生室醫療保險門診報銷,農村參保居民在實行醫療保險門診報銷的村衛生室就醫時,需提交本人社會保障卡作爲實名就醫和醫療費報銷的憑證,報銷政策按現行醫療保險報銷政策執行。起付標準以下的醫療費由個人負擔;超過起付標準屬於醫療保險分擔部分的醫療費,由醫保經辦機構按照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總額控制的規定按月劃撥給鄉鎮衛生院,由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結算。另外,本市還將在試點地區的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實行基本藥物集中採購、配備使用和零差率銷售,鄉村醫生使用的基本藥物由鄉鎮衛生院負責供應。爲保證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後鄉村醫生的合理收入不降低,本市將以鄉鎮爲單位以在崗鄉村醫生數量爲依據,按照每人每年1萬元的標準對村衛生室覈定定額補助。實行基本藥物制度的村衛生室,還將建立一般診療費制度,將現有的掛號費、診查費和注射費(含靜脈輸液費,不含藥品費)合併爲一般診療費,已合併費用不得再另行收費或變相收費。按照綜合考慮醫療保險基金承受能力和不增加羣衆個人負擔的原則,一般診療費標準確定爲10元,其中醫療保險支付80%、個人支付20%,一般診療費作爲診療項目,納入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總額控制範圍。市衛生計生、人力社保部門將共同確定實行一般診療費制度的村衛生室名單,並加強收費監管,確保運轉規範。
爲了加強鄉村醫生的培訓,市衛生計生委將確定全市鄉村醫生培訓總體要求,採取臨牀進修、集中培訓、對口幫扶等多種方式,組織鄉村醫生參加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訓練,培訓內容應當與村衛生室日常工作相適應。保證鄉村醫生每年至少接受2次免費崗位技能培訓,累計培訓時間不少於2周。各區縣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將根據轄區內鄉村醫生執業動態情況,編制鄉村醫生隊伍建設規劃,從當地選拔綜合素質好、具有培養潛質的青年後備人員進行定向培養及時補充到村衛生室,或者選拔、招聘符合條件的醫學類專業畢業生取得相應執業資格後到村衛生室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