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廣播電視集團精心策劃、浙江衛視擔綱製作的三集大型政論紀錄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於8月11日至13日每晚21:30在浙江衛視隆重獻映。
第二集:組合拳效應
浙江地勢西高東低,平原、丘陵、盆地、山區、島嶼,構成一個躍動多姿的綠色家園;全境八大水系勾連江河湖海,滋養生命,孕育文明。從高空俯視,一座座獨具江南特色的城、鎮、村,宛如鑲嵌於綠水青山間的粒粒寶石,承載着“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歷史重任。十年濤聲,十年變遷。無論滄海桑田,生態文明如一根綿長絲線,始終牽動着這片美麗土地的發展脈搏,撥響一段段動人的綠色旋律。
【浦江翠湖】
初夏的清晨,浦江縣城翠湖之畔,伴着優美的音樂,瑜伽愛好者舒展身心的線條倒映在清清水面,悠然自在。翠湖,並非一個湖,是浦陽江流經縣城大拐彎後形成的一段開闊江面。翠湖本來很翠,但在前些年,這裏成了臭氣熏天的大染缸。翠湖曾經渾濁的眼淚,爲晶瑩奪目的水晶而流。
【2015年6月浦江縣浦陽街道】
週末,距翠湖1公里,浦陽街道的清淤納管工程正在緊張進行。施工人員意外發現了一根隱藏多年的排污暗管。
沉積的污垢,難藏的隱痛。究竟是什麼樣的規模,讓粉末在幾公里長的水管裏積到這麼厚?
一條板凳配上一張木案,一個電機帶動一個轉盤,設備投入只要幾百元。這讓水晶小作坊小企業,在短時間內遍佈浦江城鄉。80%的全國水晶產量、80%的村莊有加工作坊、80%的河道受到污染,最終結果是,浦陽江的浦江段,一度成爲省內水質最差的河流。
低小散,重污染,浦江水晶產業難以爲繼的背後,折射出了浙江八大水系遭受環境破壞的最主要成因。以母親河的清濁爲鏡,浙江重新衡量着發展的得失進退。倒逼,勢如破竹;力度,雷霆萬鈞。
2013年6月26日,距離浙江生態日還有3天時間,這一天,省委書記夏寶龍沿浦陽江一路考察、督辦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在現場,夏寶龍用“里程碑”這三個字,賦予了治理浦陽江沉重的歷史使命。
一場轟轟烈烈的家園保衛戰在浦江打響。重拳出擊, 657次清水零點行動,嚴打偷拍直排;風暴驟襲,536次金色陽光行動,取締無牌無照經營;釜底抽薪,570多萬平方米違法加工點被拆除,水晶企業從22000家銳減到1376家,即將統一進入新建的水晶集聚區整合發展。短短兩年時間,浦江大地舊貌換新顏。
治水,成功倒逼浦江擺脫水晶依賴症,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等新產業迅速興起,浦江經濟發展不降反升。浦江的成功實踐再一次證明,習近平同志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必將引領浙江未來前進的方向。
【杭州市蕭山區湘湖三期工程拆遷現場】
向粗放落後的企業收回被擠佔的有限空間,湘湖三期動工的時候,正是全省“三改一拆”三年行動大幅推進的關鍵時節。多年巋然不動的違法建築轟然倒下,破舊凋敝的老廠房轉型爲新興產業園區,髒亂差的村莊蝶變爲美麗鄉村。這場破舊立新、重整山河的全省大行動,改出了生產生活新空間,拆出了轉型升級新天地。破而後立。倒逼,推動浙江向着綠色發展方向,邁出了一個又一個堅實的腳步。
繼承與創新,是謂情懷。進入新世紀以來,浙江以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八八戰略”爲總綱,聚焦如何發揮優勢、如何補齊短板這兩個關鍵問題,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打出了一套轉型升級組合拳,用綠色發展理念,主導浙江經濟版圖,重新定義浙江的產業佈局和發展空間。
2013年8月,浙江在全國率先發布《浙江省主體功能區規劃》,首次賦予山水自然稟賦不同的11市以全新的綠色發展定位。
省城杭州,“大”與“小”互動:大江東,先進裝備製造業不斷積蓄能量;大城西,青山湖科技城、未來科技城,加速崛起“浙江硅谷”。夢想小鎮、基金小鎮,孕育催生全新的創業生態。
寧波,依託優勢企業和臨港大項目,探索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
衢州和麗水,兩條腿走路,既讓產業變“綠”,又讓“綠”變產業,發展生態旅遊業、生態農業。
行進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條可持續發展之路上,浙江的方向越來越清晰,腳步越來越自信。
【桐鄉烏鎮】
會在景中開,人在畫中游。自去年世界互聯網大會落戶烏鎮後,主管烏鎮招商的顧曉菊累並快樂着。幾百個項目談下來,她反而糾結起來,陷入了幸福的煩惱。
互聯網小鎮幸福的苦惱其實是浙江站在深度轉型重要時間節點上的又一次深入思考。更高標準的綠水青山,需要頂層設計、精妙佈局;需要積極探索,創新突破。
2013年4月,省委書記夏寶龍在浙江省第十次生態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上指出,把生態省建設推向新的高度勢所必然、勢在必取、勢在必勝。關鍵在於算好“四筆賬”:要不欠新賬,多還舊賬,算好總賬,重視羣衆心裏的賬。只有持之以恆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依靠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解決環境問題,才能走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境界。
拳法講究“虛”和“實”。守護綠水青山,浙江不僅有直擊違法活動的“鐵砂掌”,也有防護生態環境的“金鐘罩”,更有體制機制創新這招“隱形拳”。
2014年4月28日,《海寧日報》刊登了上一年度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結果,海寧瑞星皮革有限公司因畝均稅收低、能耗偏大、污染排放等原因,被評爲落後淘汰的C類。
利用市場化的經濟槓桿,讓污染落後企業睡不着覺,倒逼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正是浙江在海寧試點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的初衷。
在寧波,不鏽鋼行業實施差別電價,工藝落後的企業每度電加價0.3元。結果89家企業中,有66家因成本提高主動退出。要素資源的市場化淋漓盡致地反映了浙江制度設計的創新程度。從嘉興起步,浙江在全國首創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排污權交易蘊藏的盈利空間,促使許多企業想方設法挖潛減排。
2015年,浙江原來的26個欠發達縣傳來重大利好,省里正式鬆綁對這些縣的GDP考覈,環境質量、生態效益,成爲衡量經濟社會有質量發展的重要砝碼。
考覈鬆綁後,千島之湖淳安投入16億,大手筆打造環湖生態經濟圈;麗水青田,拒絕了一家外地企業希望在甌江江心馱灘島投資20億元建設大型不鏽鋼廠、投產後年產值爲百億級別的誘惑,轉而在此規劃生態旅遊區。
緊跟考覈指揮棒調整的,還有生態補償、生態獎懲的先行先試。浙江已對全省八大水系源頭地區45個縣(市、區)實施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政策,是全國第一個實施全流域生態補償的省份。在創新機制激勵下,錢江源頭開化提出建設全縣域國家公園,走上治水、造景、富民融合發展的新路。
2015年5月27日,《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國家標準在北京正式發佈。走過十年,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大格局,浙江生動的“美麗鄉村”實踐成爲制定《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國家標準的重要依據。
自從村裏環境整治之後,周忠蓮已記不清向多少人介紹過環溪村的美。這個髒亂差曾在全縣出了名的村子,藉着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建起了9座污水處理池,家家有窨井。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循環利用,灌溉300多畝蓮花田。
【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
下姜村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擔任省委書記時的基層聯繫點,他曾經先後四次到村裏蹲點調研,對村莊的發展建設給予了直接指導。
如今的下姜村不僅環境好了,更是先後培育了60畝草莓園、150畝水蜜桃園、500畝中藥材園,打造了八個農業產業區塊,六個經濟作物種植區,修建了十幾處農家樂和精品民宿,每年可接待遊客10多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和10年前相比,增長了6倍。在下姜村帶領下,楓樹嶺鎮27個村在環境改善、農民增收等方面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山水塑形,人文立魂,綠韻作裳,特色揚名。“美麗鄉村”完善了浙江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到“鄉村讓城市更向往”的全域化生態格局。早在十年前,正是在習近平同志的親自部署下,浙江開展了波瀾壯闊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花5年時間,從全省4萬個村莊中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範村。
如今,“美麗鄉村”已成爲浙江新農村建設的金名片,更是建設“美麗中國”一個精緻的“樣本”。“美麗”,改寫着人們的生活,留下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雲和縣梅竹村】
暮春時節,海拔1500米的雲和梅竹村還透着絲絲涼意。武曉芳興奮地比劃着未來。三年前,她還是上海一所大學的老師,一次偶然的雲和之旅,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就是在這間能夠眺望千畝梯田、萬里雲海的農家樂,她找到了愛情的歸宿,嫁給了土生土長的村民柳雲偉。現在,她要把見證了兩人愛情的農家樂推倒重建,改造成精品民宿。
詩意的生活不是夢,青山綠水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人們內心的感動。
【衢州市衢江區舉村鄉翁源村】
這一天,地處偏僻的衢州小山村迎來了國內頂尖的建築設計團隊。穿行在保存完好的夯土建築羣中,設計師們爲此地純淨古樸的氣息所陶醉。
翁源村所屬的衢江區,南部山巒綿延不斷,綠色中點綴着一個個古村落。爲了讓這片天然的淨土在被保護和珍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釋放它內生的活力,衢江區聯手中國美院,於今年三月份啓動了南部山區改造工程,爲世人打造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同時又能給當地經濟帶來可持續發展的養生“歸谷”。
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享受自然。從保護到利用,這些依山傍水的古村落不僅很好地承載了歷史,也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找到了打開致富大門的金鑰匙。
【麗水市蓮都區大港頭村】
清晨,甌江帆影點點。只要不下雨,大港頭村隨處可見這樣的場景。大港頭村地處甌江沿岸,美麗的江景和古村落吸引了衆多繪畫愛好者和畫商紛至沓來。這幅油畫,畫師匡凱黎取名《帆影》。15分鐘後,《帆影》加框,放進了村民陳青萍的沿街小畫廊裏。兩小時後,顏色還未乾透的《帆影》就被這位遊客相中,踏上了新的旅途。
依託一江清流,大港頭村衍生出了一條完整的油畫產業鏈。
【德清莫干山】
這是“清涼世界”莫干山腳下的民宿“西坡29號”。泥巴糊的牆,竹木做的桌椅,環保、懷舊,散發着淡淡的鄉愁。最貴的一間房由豬圈改造而成,一晚售價1580元仍一房難求。
像“西坡29號”這樣的洋家樂,在莫干山有64家,家家生意紅火。裸心谷一張牀,一年產生的稅收就超過10萬元。
美麗鄉村帶來美麗經濟:秀山麗水、金色平湖、自在舟山、瀟灑桐廬、夢留奉化、幸福江山…星羅棋佈的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已經成爲農民幸福生活的家園和市民休閒旅遊的樂園。“美麗”二字,正不斷嵌入浙江人的幸福生活,美麗經濟正不斷印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
十年來,浙江歷屆省委響應習近平的號召,堅持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之路不動搖。全省人民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作浙江大地生動的現實。
照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條路走下去,當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相互交融,制度之美與發展之美相得益彰,生活之美與生態之美相應成輝,詩意地棲居在浙江大地上,可期,可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