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一聲集結令,10分鐘內迅速到位。13日零點,濱海新區危險品倉庫爆炸事故發生後,武警醫院接到了做好收容、救治準備工作的命令,隨後,急診、燒傷、胸科、腦外科等多個科室300名以上的醫護人員投入了一場“戰鬥”!騰出4個病區、將6樓臨時改爲專用病區,開通綠色通道……武警醫院迅速開展各項救治準備工作。對於軍人醫生來說,與其說這是一場戰鬥,更不如將它稱爲與死神的搏鬥。
“低頭時天黑,擡頭天就亮了。”
10分鐘後,也就是13日的零點10分,首位傷員被送達武警總醫院,隨後,救護車、私家車護送的傷員陸續抵達,緊張忙碌的救治工作全面鋪開。“首先將對患者進行分診、救治和分流幾個處理步驟。”武警醫院骨科關節一科主任劉天盛向北方網新媒體記者介紹說,“從救治的普通市民來看,大多數是玻璃劃傷,因此皮外傷的包紮、縫合比較多。”平時常規兩個科室,瞬間來了40多名患者,完全和正常的接待能力不相匹配。在應急大廳,醫院緊急開闢了11處縫合點,由於蛇形燈不夠用,隨處可見的是舉着手電筒爲患者處理傷口的醫護人員。20分鐘後,緊急從其他科室調配的蛇形燈全部到位,醫護人員挑燈夜戰。
骨科關節一科主任劉天盛說:“我們科室共分爲了5個小組,每個小組配備2-3名醫生和2-3名護士,這一夜,每個小組都最少接診了20多名患者,其中有3名傷勢較重的患者進行了手術治療。”
“大概在凌晨2兩點鐘,一位患者從頭到腳都是血,‘血人’被攙扶着走了進來。”上了一天正常班後主動到醫院請戰的胸外科醫生蔣友國接診了這位患者。“當時全身上下都是血,特別是面部滲血嚴重,憑肉眼根本找不到出血點。”先清理血跡,才能準確救治傷口。僅清洗這一步就要分爲用生理鹽水、雙氧水、生理鹽水、碘伏進行處理,隨後再修剪傷口,縫合,包紮。每一個傷口蔣友國都要處理上幾分鐘。1個、2個、3個、4個……“我的眼睛都直了。”四個小時後,蔣友國將患者全身30餘處傷口全部處理完畢,蔣友國的眼睛花了。由於患者是躺在牀上接受治療,蔣友國在四個小時中,始終低着頭、彎着腰爲患者處理傷口,腰腿痠痛讓他似乎也有些站不住了。這是一個低頭天黑,擡頭天亮的過程。
在工作了一夜後,蔣友國繼續留在了他的正常工作崗位,負責夜裏送來的11名留院病人和原本就屬於他的患者。
“讓出醫療資源,給更需要的人。”
北方網新媒體記者瞭解到,患者來到武警醫院後,不需要掛號繳費就可以直接就診。 “由於是深夜爆炸,很多人來不及穿上外衣就跑出了家門,來到醫院時,他們很多人只穿着內衣,我們就給他們發放短褲、短衫。”武警醫院胸外科、急診科主任趙正源說,這次的患者大多是頭部、胸部、腹部等多發性受傷,因此醫護人員首先對他們進行止血消毒後在進行縫合,然後集中到輸液區,打破傷風針,開口服藥。讓他特別感動的一點是,在急救室內,因事故受傷的市民自己排隊等待縫合包紮,不管傷口多大,沒有一個人插隊、沒有一個人吵鬧,急診室與平日相比格外安靜。
由於患者大多是由衝擊波引發的爆震傷,在72小時後纔會顯現,有可能會出現滲出、水腫的症狀,因此需要留院觀察。但是,據醫護人員介紹,早期到達醫院傷情較輕的患者在接受醫護人員的處理後,80%選擇了離院觀察。“我們不要佔着這裏的醫療資源,把地方讓給更需要的患者吧。”只此一句,就讓這些醫護人員瞬間感動。
隨後,從其他醫院陸續轉來的患者連連不斷,根據武警醫院的治療特長,送到這裏的患者主要以燒傷爲主。呼吸機、重症監護、血壓淨化治療,這些臨時騰出的醫療設備,全負荷運轉,正是有了他們的離院,才爲後續傷員騰出了更多的醫療資源和牀位。

向逆向而走的消防戰士致敬
在這場救火行動中,最讓我們感動的莫過於那些逆向而走的消防戰士。他們冒着生命危險,義無反顧地衝向火海,在“突襲”的爆炸聲響徹天空後,一些消防員受傷了……躺在病牀上的一位消防戰士回憶說:“我當時正在和別人對接供水,突然爆炸了,濃煙四起,瞬間什麼都看不見了。”作爲第一批進入現場增員的消防員,他的臉部和身體被部分燒傷。

“從夜裏到下午5點,全院共接受了20名燒傷患者,其中,11名消防戰士,兩名消防幹部,還有一名公安幹警。”武警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劉紅琪說,“目前,有兩名消防戰士和一名公安幹警屬於病危。”
這名53歲的公安幹警曾經也是一名消防戰士,在得知火情後趕往現場,不幸嚴重過燒傷,燒傷面積達到70%,屬於深度4度。另外兩名病危消防戰士均年僅20多歲,燒傷面積分別爲60%和40%,同屬於三度燒傷。“這幾位病危患者都屬於化學燒傷,造成肌肉、肌腱損傷,雖然已經完成手術,但化學侵蝕的持續性還有可能延伸,生命危在旦夕。”

這一天,武警醫院燒傷整形科已經進行了12臺手術。“我們會盡全力對他們進行救治。”劉紅琪堅定地說。
北方網新媒體記者看到,醫院專門設置了專用病房,用於接診消防戰士。採訪期間,雖然記者並沒有見到這三名病危患者,但其他沒有生命危險的消防戰士也讓記者非常震驚。手臂被薰燒呈黑色、幾乎整個頭部被紗布包裹……讓人看着心碎。可以想象,他們正承受着怎樣的痛苦。讓我們爲這些最可敬的人祈禱祝福吧,希望他們早日康復!(北方網新媒體記者趙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