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中午,北京衛戍區某防化團在搜救中,距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核心區50米左右,在一個黑暗集裝箱內發現一名男性倖存者韓鳳羣,此時距離爆炸過去已將近60個小時。“他能活下來,這是一個生命的奇蹟,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力將這個奇蹟延續下去。”解放軍第二五四醫院醫療副院長張雷說道。
艱難搜救:現場猶如巨大“迷宮”

在確認集裝箱堆積區有疑似倖存者的消息後,北京衛戍區副司令員吳愛民帶領防化團10名官兵,緊急前往搜救。搜救難度很大,集裝箱無序散落在覈心爆炸區,許多集裝箱扭曲變形、表面凹陷,應該是大爆炸形成的巨大沖擊波造成的。這些集裝箱形成許多狹窄縫隙,搜救現場猶如一個巨大的“迷宮”。
由於無法確認倖存者具體位置,吳副司令員命令一部分人員原地待命,帶領鄧海翔、朱伊平、湯陶、楊鵬等四名戰士和相關人員,攜帶一副擔架,從一個寬30釐米左右的入口進入。行走不遠,大家就發現,裏面的情況相當複雜——不僅沒有光、行走艱難而且極不安全,雜亂堆放的集裝箱不時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隨時可能出現險情。
吳副司令員打着手電筒貓腰走在最前面。但是,走了不遠,他們就遇到一個“死衚衕”,只好又折回頭重新尋找路徑。找到新路徑後,沒走多遠又遇到極其狹窄的通道,大家就側着身子前行。如此往復,他們一次次折返,一次次側身,在集裝箱縫隙中走了約3公里路程,最終在一個三角形縫隙中找到了倖存者。
被發現時,倖存者仰面躺在地上,赤裸着上身,穿着大褲衩,眼睛黝黑,張着嘴呼吸,身上有許多淤傷。他右手死死抓着集裝箱的一隻立杆,見到有動靜,嘴裏不時發出含糊不清的聲音。
“別慌!別慌!我們來救你了!”吳副司令員一邊安慰傷者,一邊安排戰士把他擡上擔架。但是,男子死死抓住立杆不鬆手,官兵剛把右手掰開,他的左手又下意識地握住了立杆。最後,官兵將他兩隻手掰開,放到了擔架上。
二五四醫院腦外科主任李春坡對傷者進行初步診查,而傷者還有意識,於是他們決定立即將傷者往外轉移。爬集裝箱,踩鐵板,跳鋼架子,就這樣擔架被一米一米的傳遞出來。100米左右的路程他們竟然走了15分鐘。李春坡直言:“從醫24年了,從來沒遇到過這麼困難的救助。”
緊急救治:生命體徵情況還行


12:50
搜救者第一時間將其送往距離爆炸點100米左右的野戰醫院進行現場搶救。經過緊急救治,傷者由淺昏迷狀態變爲嗜睡,在醫生呼叫的情況下有應答反應,但無法正常說話,整體生命體徵呈現平穩狀態。
14:40
野戰醫院專家經過溝通決定,將其送至醫療條件更好的二五四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救治,從濱海新區野戰醫院到市區二五四醫院,兩地距離40公里左右,用時約50分鐘。此時,接到任務的二五四醫院急診室立即做好接診準備。
15:50
在衆人焦急的等待中,救護車終於準時出現在二五四醫院急診室門口,救護車後門打開,幾秒內就完成了救護牀切換工作,醫護人員以與時間賽跑的速度將傷者第一時間送入急診室,30秒不到,兩地接力救治傷者順利實現了交接棒。
16:12
傷者進入ICU。急診科主任劉軍生出來告訴記者,通過進一步仔細檢查發現,傷者意識模糊,左眼球出現水腫、血氧含量低,重度脫水,且有多發性骨折,肺爆震傷嚴重……總之,傷者傷情非常嚴重。萬幸的是,首次檢查生命體徵情況還算正常。
16:30
國家衛計委派出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席修明院長、北京協和醫院杜斌教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邱海波副院長三名國家頂級重症醫學專家也加入到救治傷者的隊伍中來,就傷者救治方案給出了專業指導。
確認身份:家屬急奔醫院而來


16:40
幾乎同時有兩撥家屬趕到ICU門外,懷着同樣急切的心情希望找到自己的親人。名叫袁玉琴的河南女子焦慮萬分,當看到醫護人員手機裏的傷者照片,袁玉琴女婿激動地拿出身份證向醫護人員展示,大聲地說:“是的,是的。”緊接着,醫護人員讓袁玉琴三女兒進入ICU親自再確認一遍。幾分鐘後,三女兒出來後撫摸着袁玉琴的胸口激動地說:“是他,是他。”傷者身份最終得以確認,他是56歲的河南南樂縣人韓鳳羣。在此之前,袁玉琴和女兒女婿已經尋找了他三天,袁玉琴本人水米未進。幸運的是,丈夫找到了,令人揪心的是,當時和丈夫在一起的兒子依舊杳無音信。
談到尋親之旅,袁玉琴的女婿告訴記者,13日4時左右,家人在網上看到爆炸的新聞,突然發現爆炸地點和在津從事裝卸工作的韓鳳羣父子所在地相似。他們立即瘋了似的撥打韓鳳羣電話,卻始終無人接聽。當天上午8時,家人匆忙趕往天津開始了尋親之旅,前兩天他們在新區一無所獲,昨天上午在市區各大醫院依舊一無所獲。中午回到新區,電視裏播放的爆炸區搜救到倖存者的消息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電視裏的身影很像我爸。”袁玉琴女婿說,根據這個線索,家人在志願者的幫助下迅速趕往二五四醫院。
19:42
二五四醫院醫療副院長張雷再一次介紹了韓鳳羣的最新傷情,他生命體徵平穩,但傷情不容樂觀,醫護人員不敢有一絲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