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和人民子弟兵、公安幹警一樣,本市的醫務人員在災難面前“逆行”,每個人不是在配合急救就是在奔赴現場的路上。災難降臨的時候,白衣天使再次衝在了最前面,履行着自己救死扶傷的天職。
120急救中心
8月12日晚,一聲巨響津門震顫。得到發生事故的消息,120急救中心全體人員第一時間集結並表示隨時聽從命令,趕赴現場救助傷員!自“8·12”至今,急救中心所有車輛、司機、醫護人員24小時輪番上崗,中心待命或到塘沽現場,沒有一個人休息,沒有一個人有一聲怨言!
120急救中心雖然經常參加各種搶險救災,但參與如此大規模的危險品爆炸救援還是第一次。他們大多數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其中有新婚數月的新郎,有妻子正在孕中的丈夫,更有孩子還在襁褓中的母親。他們放棄了休息,將孩子、妻子託付給親人,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急救現場。在完成正常急救任務的同時,急救中心派出了儘可能多的急救人員參加戰鬥,從事故發生當晚12點至目前,市急救中心在急救現場保持10-20個急救單元參戰的密集團隊。
血液中心
8月13日清晨,市血液中心各科室迅速行動起來,通過提前到崗,取消休假,增開採血點,延長採血時間,開通熱線電話,積極聯繫媒體,增開採集血小板機器,及時分離血漿,當天完成標本檢驗,運血車輛隨時待命,做好水電維護,備齊採血物資,行政人員志願服務等舉措,應對急救用血的準備,確保血液及時安全供給。 8月13日,全天採血1859人次,採集血液1982單位,近40萬毫升,機採血小板186個治療量。
市血液中心在做好血液採集保證全市臨牀用血的同時,與收治傷員的各大醫院時刻保持密切聯繫,每天指派專人與醫大總醫院、一中心醫院、四中心醫院、天津醫院和武警醫院等醫療機構溝通,及時掌握收治病人的數量、病人身體指徵及需要用血等情況,對傷員的用血量和具體信息認真進行登記,送血車24小時待命及時爲傷員運送所需血液。
目前,市血液中心血液充足,能夠100%滿足傷員用血需求。在保證地方醫院用血的同時,已獲得批准隨時可將血液調配到部隊醫院,確保救治爆炸事故傷員的血液供應。
安定醫院
8月13日上午10:00,市安定醫院接到了市衛生計生委應急辦的指示後,第一時間啓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短短15分鐘,擁有豐富救援經驗的4名心理專家和1名社會工作師就組成了第一批心理危機干預救援隊奔赴前線,同時門急診、病房做好病人的緊急救治準備,醫院各科室、各崗位人員均進入24小時待命狀態。
11:30,心理危機救援隊與安寧醫院5名醫護人員到達了塘沽,抓緊時間瞭解現場基本情況、簡短培訓後,就分成了四組,分別在傷員最爲集中的泰達醫院、泰達心血管醫院、第五中心醫院和港口醫院進行心理危機干預,保證能夠第一時間爲傷者和家屬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導和干預。經過層層篩選,該院又確定48人組成了心理危機干預志願隊,於8月15日、16日兩天分兩批次前往新區的定點醫院和傷員集中點開展心理援助。
疾控中心
爲做好居民安置點衛生防疫工作,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控、消毒和病媒等專業人員趕赴濱海新區,深入到各居民安置點,對傳染病監測、消毒、病媒生物防控以及飲水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現場調研與快速風險評估,科學指導安置點傳染病防控工作規範、有序開展。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求加強疫情報告和處置、科學設置醫療服務點、強化食品安全管理、生活和醫療垃圾的處理,組織做好專業培訓。爲實現協同作戰、資源共享,有效應對目標,8月15日晚間,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濱海新區塘沽、開發區、漢沽、大港、東麗和津南負責現場防控的區縣疾控中心主任和專業人員,緊急召開聯防聯動機制建立籌備會,就機制建立的原則、組織構成、啓動標準和工作內容等方面進行討論,最終形成“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聯防聯動機制”,共同做好應對重大事故/災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防疫工作。
一中心醫院
事故發生後,一中心醫院接到市衛生計生委通知,要求派遣專家到泰達醫院進行支援,並做好接收大批傷員準備。該院當即派遣口腔科、普外科、骨科、燒傷科10名專家組成的醫療隊奔赴泰達醫院、港口醫院等收治傷員比較集中的醫院。醫務、護理、後勤、保衛、門診等多部門的負責同志都趕到急診協助傷員的救治。
凌晨1點半開始,大批傷員開始來到一中心醫院急診,以全身多發挫裂傷、外傷和燒傷爲主。該院急診、燒傷科、普外科、骨科、眼科、口腔、耳鼻喉、神經外科等多個科室協同參與了患者救治,當夜共收治傷員44名,收住院4人,手術室綠色通道手術1人。
次日清晨,該院又進一步佈置傷員的救治工作。保證物資充足,人員到位,救治及時。各應急救治組擔負起相應責任,及時按要求報告傷者病情。該院目前爲每位重症患者根據病情特點組建了救治專家組,負責制定和調整治療方案,同時安排了專業的心理醫生負責心理疏導工作。
泰達醫院
“8·12”爆炸事故發生後,泰達醫院衆多醫護人員第一時間投入了搶救傷員的工作,很多當時在家休息的醫護人員深夜返回工作崗位,確保了救治工作高效有序地展開。
急診現場一直保持緊張有序的接診治療。對所有傷員全面開通綠色通道,各科室緊密配合,通力合作,成立了5個救治小組,由專家進行鑑診、分診,羣策羣力,全力對傷員展開救治。面對不斷被送來的衆多傷員,所有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頂住壓力,爭分奪秒,奮力施救,急診區域內到處是醫護人員奔跑的身影,大家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再快一些!再多搶救一名傷員!有的傷員被送進搶救室搶救,迅速處理傷情,維持生命體徵;有明確手術指徵的傷員被緊急送往手術室進行手術;有的傷員被收住到病房後做後期治療和處理;一些生命體徵相對平穩的傷員,安排做相應的檢查;輕微軟組織擦挫傷的患者,先用紗布按壓止血,安撫家屬等候……一切都井然有序而緊張地進行着。
第三中心醫院
自8月12日事故發生以來,市第三中心醫院第一時間派出醫學專家奔赴濱海新區泰達醫院、第五中心醫院、港口醫院,並根據市衛生計生委的部署和傷員傷情的需要,先後派出五批11名醫療專家、4名ICU護士,共計15人蔘與救治、會診及危重患者轉運與護理。
在三中心醫院收治的住院傷員中,年齡最大的是一名63歲的女性,由於其家距離爆炸現場較近,事發後窗戶倒塌被砸,被送往三中心醫院,經專家診斷爲顱骨骨折、硬膜下血腫、顱內積氣。在神經外科專家周憶頻的帶領下,醫務人員爲其進行輸液治療,才使得患者各項體徵趨於平穩,目前患者正在恢復。17歲的小劉(化名)是傷員中年齡最小但傷情相對較重的,被爆炸後窗戶的玻璃碎片扎傷胸部,存在胸腔開放性損傷,在泰達醫院經過初步簡單傷口縫合後轉到三中心,入院時CT檢查結果顯示爲血氣胸,胸外科醫護人員對其進行了積極救治,胸腔引流出1000餘毫升血性滲液,已經給予輸血及抗感染治療,現在病情穩定。
第五中心醫院
爆炸當晚接到通知後,第五中心醫院骨科二病區護士長張豔和她的同事們迅速趕到了病房。經驗告訴她們骨科要成爲醫療救援的主戰場,骨科的醫務人員將是救治傷員的主力部隊和重中之重。
第一時間到達病房後,護士長張豔強忍着自身疾病帶來的劇烈疼痛奔走於各個病房,開始動員在院患者出院,騰空病房,爲收治傷員做好準備。同時集結護理人員,調整值班人員,增派護理人力,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儲備了充足的專科醫療物資及搶救藥品,保障了骨科傷員的及時收治。
分診接治、病房協調、質量控制、護理查房,張豔就是這樣一刻不停地指揮着她的團隊全力搶救每一位傷員。在最忙的幾天,張豔總是要求每一位護士注意保存體力,因爲她知道這將是一場“持久戰”。她爲每一位護士都安排了倒班,可是她自己卻一直堅持戰鬥在病房。累極了便短暫地坐幾分鐘,困極了便合衣打一下盹兒。病區護士總是勸她多休息一會兒,她卻開玩笑地說:“我這腿不能停下,一停下就會疼得再也站不起來了。”就這樣,張豔在病房連續戰鬥了3天3夜。
第二兒童醫院
市第二兒童醫院面對此次突發事件,即刻啓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急診、病房全力投入搶救工作,並開通綠色通道,保證4名轉診的受傷患兒及時得到救治。
因4名受傷孩子均需要重症監護,家屬暫時不能陪伴,心情十分焦慮。該院當即將B三病房視頻間騰出,改爲患兒家屬休息間,提供人文幫助,安排好食宿,命名爲“臨時愛心休息站”。愛心站房間獨立、座椅齊全、能避免家屬被打擾,方便休息;私密性好,便於對家屬開展心理疏導。在護理部的組織下,外科幾位護士長立即着手安排,將手術後患兒妥善安置、受傷家屬清創換藥後,親自帶家屬們來到愛心間,爲他們提供飯菜、飲用水;個別家屬跑得急,衣物不整,血跡斑斑,護士長爲家屬提供自己的衣服、拖鞋,保證家屬的生活需要。同時,該院還及時瞭解幾位家屬的家庭情況,分別給予心理安慰和疏導,釋懷家屬對孩子的顧慮,告知他們醫院已經安排專家全力以赴救治孩子,請家長們放心、安心在此休息。
醫大總醫院
醫大總醫院接到市衛生計生委緊急醫療救援通知,8月13日凌晨0時10分,該院主要負責人即刻趕往第五中心醫院參與傷員救治工作,並要求神經外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骨外科等科室立即組織專家團隊參與事故現場救治,馳援第五中心醫院。同時,該院也立即着手組織開展院內救治工作,第一時間啓動應急預案,要求急診醫學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骨外科、普通外科、神經外科、心胸外科等相關科室主任馬上到位,指揮調度搶救工作。
凌晨1時,急診開通綠色通道,陸續接收病人,相關科室密切協作,緊張開展救治。平車、輪椅、清創包一度緊缺,醫護人員克服困難,各科室將庫存清創包全部拿出來,消毒供應中心也緊急開啓,確保臨牀急需。醫護人員在積極救治患者的同時,還在安撫患者和家屬的情緒。
14日,9名危重傷員轉入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這9名傷者中有胸外傷、顱腦外傷、骨折、腸破裂、腎破裂等,接診後他們連夜檢查,各科專家進行會診,制定治療方案,併爲每名傷員安排了專門的治療組,目前傷員生命體徵逐步平穩。
泰心醫院
8月12日事故發生後,泰心醫院立即啓動突發事件緊急預案,所有科室迅速集結,連夜投入搶救傷員的緊急工作。所有開發區、塘沽,甚至是市區的醫護人員主動趕到醫院,參與到救治傷員的隊伍中。該院開通了綠色通道,救治傷員,一樓CCU區域完全用於傷員的分診、治療和臨時休息。
從8月12日晚上11點剛過,泰心醫院的所有醫務行政人員都緊張地投入到搶救傷員的一線工作中,他們不停穿梭於每位患者之間,止血敷藥、固定斷肢、縫合傷口、緊急開刀取異物。
很多泰心醫院員工的家都住在爆炸地點附近的小區,有的距離爆炸發生地僅僅600米,但出於醫務工作者的本能,在爆炸發生後很多員工的第一反應都是到醫院來。CCU的醫護人員不管是受輕傷的、家裏受災的、剛下夜班的,在聽到爆炸的消息後紛紛主動趕到醫院參加救援。他們中很多人已經連續工作了50多個小時,他們在照顧傷員的同時,還守護着科裏的危重患者。
中心供應室在爆炸發生後第一時間將大量應急滅菌手術器械和診療用品送到了急診搶救現場,爲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備。
口腔醫院
8月13日凌晨1點,市口腔醫院接到市衛生計生委通知,要求該院參與此次突發事件應急救治。該院第一時間組織專家參與事故現場救治,醫院急診、病房等相關科室做好病人收治準備,醫政科選派5名頜面外科專業醫師第一時間趕往事故傷者第一救治醫院參與搶救工作,5名醫師到達後,全力參與因事故導致的頜面部創傷者的搶救,一夜未眠完成了9臺急診手術。
同時,該院院內急診科、病房增派多名醫護人員迅速趕到醫院,做好來院傷者的接診救治工作。事故發生後3小時,陸續有多位事故傷者經不同渠道至該院急診科就診。8月15日, 2名事故傷員因頜面部傷情嚴重從港口醫院轉入市口腔醫進行救治。該院爲傷員開通綠色通道,成立了由多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全力投入到救治工作中。
經過對2名患者病情的深入瞭解、查看病例及入院後檢查結果,以及針對傷員當前病情進行詳細分析,該院專家組明確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於當天下午5點30分開始,手術過程順利,兩名傷員分別於當晚7點30分、8點整安返復蘇室,特護人員也已投入到緊張的術後護理工作中,截至目前傷者情況良好。
眼科醫院
8月12日晚爆炸後,市眼科醫院第一時間啓動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外傷科多名醫生、護士長及護理部護理人員,接到電話後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醫院參加救治工作。一名又一名的傷者轉送過來……在精細的診療後,外傷科與其他專業科室共同對傷者進行外傷急診手術。在短短的9小時內,共進行的14臺手術,術後效果良好。
該院還迅速開啓突發事件醫療應急救治綠色通道,所有因爆炸傷前來就診患者,免收一切費用,並由專人陪同完成所有就診環節;協調住院牀位,在病區開設專門病房,用於收治爆炸傷患者,並調派骨幹醫護力量開展救治,保證治療效果;在手術中心開設專門手術間,用於爆炸傷患者手術,保證患者得到及時手術,最大限度減輕傷害程度;選派眼外傷專業主任參加全市緊急救治專家組,現場指導救治工作,並安排骨幹醫師配合全市相關醫院救治會診工作;院領導到病房慰問受傷人員,免費爲他們提供豐盛飲食,安撫患者和家屬情緒,解除他們後顧之憂。
天津醫院
事故發生當夜,天津醫院急診科就接診了4名因爆炸受傷的傷員。該院還按照市衛生計生委應急辦的指示,緊急抽調2名外科醫生、4名創傷骨科醫生到泰達心血管病醫院支援,並緊急從各科抽調各級值班醫生充實到急診科,迅速展開救治傷員的各項工作。
由於傷員數量過多,該院臨時安排急診搶救大廳作爲清創縫合室。醫護人員一邊安撫傷員情緒,一邊判斷傷情後將傷員安置到相應區域予以最及時有效的處理,救治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着。作爲急診科的醫護人員,見過太多的災情和生離死別,但還是被這麼嚴重的情況震撼了,聽着驚魂未定的傷員們描述現場情況,大家只有一個共同的心願,讓每個傷員都得到及時的救治。
在急診科緊張有序地搶救傷員的同時,該院手術室也啓動了手術室應急預案,將醫院手術室全部開放,在天亮前完成了全部的傷員手術。當天夜裏,手術室總共完成此次爆炸事件受傷患者手術52例,其中51例爲不同程度、不同部位和多部位複合傷,在急診手術室行傷口清創縫合手術,1例爲清創探查內固定手術。
武警醫院
在接到爆炸的消息後,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燒傷科主任劉洪琪第一反應就是會有燒傷病人,第一個趕到急診,並立即通知全科醫護人員緊急回科室待命,16名醫護人員到急診待命。
急診陸續來病人,劉洪琪憑着敏銳的職業敏感性,估計病人人數應該不少,他做出了三項決定:第一,按照戰時處置方法進行檢傷分類,分出科室,分出病情急緩,將最有限的醫療資源分配到更多傷員。第二,啓動科室應急預案,應對突發大規模燒傷事件。燒傷科每年實戰演習,每年都有幾次接收3-4名燒傷病人同時來院的實戰經歷,根據這些燒傷科制訂了應急預案。預案中科室分爲5個應急小組,每組由1個高年資主治醫師帶領2名高年資住院醫師組成,並安排了詳細的接診流程。第三,指示科室人員騰空六樓病區,消毒備用。
從第一個病人到來後的半小時,急診病人驟增到80人。檢傷分類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病人有序在各自診室排隊。當凌晨1:30分左右重症燒傷病人陸續送來後,劉洪琪指揮燒傷科醫生迅速回撤到科室展開手術,從凌晨2時到第二天做了17臺手術。
中研附院
8月17日下午,按照市衛生計生委統一安排,市中研附院黨委積極選派骨科、腦病科、心身科、瘡瘍科四名專家組成醫療專家小組,前往醫大總醫院參與塘沽爆炸事故傷員會診與救治工作。會診過程中,專家小組成員爲多名從爆炸現場轉診的患者提供中醫治療方案,針對傷員情況進行中醫藥用藥指導,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特色優勢,爲傷員儘早康復提供幫助。
事故發生後,人民的安危、消防官兵的英勇、醫務人員的奉獻,時時刻刻牽動着市中研附院全體職工的心。醫院很多科主任、臨牀醫護人員主動請纓,要求前往一線參與醫療護理救援工作,還有的職工紛紛前往市紅十字會、市民政局等部門捐款捐物,爲災區人們獻上自己的綿薄之力。按照市衛生計生委要求,市中研附院成立了心理干預醫療小分隊,隨時待命參與救治工作。
胸科醫院
爆炸事故發生後,全市29家三級醫院都在第一時間做好了應急救援準備,胸科醫院雖然是以治療心、肺疾病爲主的專科醫院,但在得到消息後也立即啓動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織醫務科協同急診科在崗醫護人員做好接收傷員的各項準備工作。
該院要求,對於來院就診的傷員,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全力救治;對於不是醫院病種的傷員,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在確保傷員生命體徵平穩的前提下,協助轉往其他醫院及時救治。另外,該院還按照市衛生計生委的安排部署,選派了三名胸外科醫生趕赴泰達醫院進行醫療救援。
目前,胸科醫院很多醫務人員積極報名加入醫療救援後備隊,該院已挑選了一批業務骨幹組建了專業治療隊,爲應對後續突發狀況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醫大二院
12日晚事故發生後,該院獲知信息後立即啓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織醫務科、護理部、供應科等職能科室協調各臨牀科室爲事故受傷人員開通綠色通道,全院醫護人員一起爲開展緊急救援做好了各項準備。同時,該院還按照市衛生計生委要求選派由4位專家組成的醫療小組前往第五中心醫院進行醫療支援。
13日凌晨1:00左右,爆炸事故受傷人員陸續來到醫大二院,受傷人員的傷勢情況主要以皮膚撕裂外傷、衝擊導致軟組織損傷及部分燒傷爲主。雖然情況急、任務重,但是醫務人員臨危不亂,在事前做好的充足準備下,從容應對,及時爲受傷人員進行了傷口消毒與縫合。傷勢嚴重的,收治住院;傷勢較輕的,在處理完傷口後已離開醫院。目前,醫院還在陸續接診前來打破傷風針的患者,並詳細記錄患者信息。
爲了應對後續突發狀況,該院還成立了以院長爲組長的醫療隊進行24小時備班,以在需要時進行醫療支援。預留ICU、手術科室牀位及藥品物資,爲接收重傷員提前做好準備。
中醫一附院
8月13日凌晨1:45分,寂靜的中醫一附院外一科病房樓道被急促凌亂的腳步聲打破,值班護士張敬趕緊走出護理站迎聲望去,樓道中幾個人攙扶着一位滿身是血的婦女,旁邊還有一位母親抱着頭上流血的孩子,這時人羣中一男子說道:“我們是剛剛塘沽爆炸時被屋裏玻璃扎傷的,塘沽醫院都人滿了。”聽到這,張敬趕緊引導他們去換藥室,並且通知了值班的醫生。大家開始分頭忙碌起來。
護士準備用物,醫生忙着一邊沖洗消毒傷口一邊詢問病情,原來他們是住在離爆炸現場1.5公里外的小區,當時在房間裏聽到爆炸聲立即就往外跑,但是還是有一名懷孕幾個月的孕婦和一名不滿三歲的小女孩被玻璃扎傷。孕婦全身有多處傷口,沖洗傷口的液體混着血流了一地,小女孩的傷口集中在頭部,由於本身的驚慌再加上傷口的疼痛哭鬧不止,眼前的一幕讓醫護人員忘記了睏意,只是一心想着爲她們解除痛苦。忙而有序的工作縮短了處理傷口的時間,很快她們的傷口都已經處理完畢,小女孩也停止了哭鬧笑眯眯地望着眼前的一切。此時,時間已經指向了凌晨3:05分,經過醫護商量後,護士迅速整理出一間空病房讓早已疲憊的他們安心休息。
早上,中醫一附院負責人得知消息後立即來到病房,看望患者及家屬,詢問着她們的病情,並且告訴她們安心在醫院治療,醫院會盡全力幫助她們。院長的話語讓她們備受感動,這一幕也讓在場所有的人爲之動容。細心的曹護士長還發現小朋友只穿着一件小內褲,而且家屬來的匆忙也沒帶任何生活用具,立即告知了護士姐妹們,不一會,臉盆、毛巾、牙刷、水杯等生活必備品,已經送到患者面前,有的護士還爲小患兒送來漂亮的花裙子……
醫大眼科
8月15日,醫大眼科醫院愛心援助醫療團隊,趕赴第二站援助點——泰達醫院,他們不顧疲憊,爭分奪秒,爲開發區消防支隊第八大街中隊通訊班消防戰士周倜進行會診,並與院方共同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另外,醫大眼科醫院愛心援助醫療團隊還趕赴塘沽永久醫院、港口醫院和泰達二小進行支援,並向泰達二小捐贈用於燒傷修復、抗感染、人工淚液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