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中,劇毒物質氰化鈉產生泄漏。鑑於爆炸地點緊靠渤海,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以下簡稱監測站)隨即啓動海洋監測應急預案。連續5天的應急監測數據顯示,除無機氮含量比平時超標值又有增高外,其他如氰化物、揮發酚、多環芳烴等爆炸特徵污染物均未發現超標。
5天5夜時間裏,工作人員每天一大早出海取水樣,下午在實驗室做分析;爲了出第二天的監測快報,天天忙到午夜或翌日凌晨,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30歲的劉洋是監測站的工作人員之一,他從爆炸發生後便趕到單位開始工作,連續5天5夜吃住在單位。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的家就在距離爆炸現場很近的啓航嘉園。8月12日深夜晚,劉洋和妻子已經在16樓的家中入睡。突然,他們被爆炸震醒了。兩人匆匆套上幾件衣服,順着樓道里逃生的人羣下了樓。現場十分擁擠,車也開不出來,他給家住萬通新城國際的同事高文勝聯繫,後者開車和他一起趕到了單位,因爲“預感爆炸可能會對海洋環境造成影響,而且實驗室裏有重要的設備、樣本需要照看”。8月12日午夜,監測站大樓的燈陸續亮起,燈光下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海洋監測應急預案啓動。
監測站站長、高級工程師張秋豐告訴記者,針對爆炸,他們在溶解氧、酸鹼度、無機氮、無機磷、COD等常規監測指標的基礎上,增加氰化物、揮發酚、總有機碳、硫化物、多環芳烴等爆炸特徵污染物監測指標。8月13日一大早,包括劉洋在內的3路工作人員乘船出海,分別趕赴爆炸現場附近多處海域採集水樣。中午時分趕回來,吃過午飯便匆匆進實驗室做水樣分析。由於一些檢測項目耗時長,他需要忙到深夜甚至第二天凌晨,才能完成全部分析,生成第二天的監測快報。因爲高頻次、大密度的出海取樣和實驗分析,在爆炸發生後的幾天裏,劉洋和同事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後來隨着兄弟單位專家前來增援,他們的緊張程度纔有所緩解。5天時間裏,劉洋只回家過一次,只是把私家車開了出來,甚至沒進趟家門取些生活用品。
在爆炸地點附近海域反覆取樣檢測,劉洋和同事身着單位配備的防毒面具和防護服,攜帶的危險氣體報警裝置,關鍵時刻派上了用場。前日,風向突然變化,風從爆炸現場吹來,設備報警有一氧化碳危險氣體,但大家還是堅持把水樣採集完成才離開。據監測站站長劉秋豐介紹,連續多日的監測結果顯示,爆炸特徵污染物中,無機氮含量比平時超標值又有升高,原因可能與爆炸產生的氮氧化物隨大氣沉降進入海水有關。但此類物質表徵水體富營養化,對環境的危險程度不大。其他爆炸特徵污染物未發現超標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