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和平區是天津市中心區的核心區,一直有着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
30年前,在和平區和平路開展的軍民共建一條街活動,開創了全國大中城市軍民共建的先河,被中宣部、總政治部稱爲城市軍民共建的發祥地。
從上世紀90年代初全國開展雙擁模範城評比以來,和平區就以其獨特的區域優勢、歷史優勢、文化優勢和工作優勢,成爲天津市唯一一個連續七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殊榮的城區。
面對新形勢下雙擁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和平區區委區政府在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的正確領導下,在市雙擁職能部門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和平區“全國雙擁模範城”七連冠的優勢,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探索做好雙擁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和平區雙擁工作築牢支撐點、抓好着力點、落實關鍵點、選準結合點,在軍地共建、共融、共贏中實現新突破,不斷推進和平區雙擁工作制度化、經常化、社會化,形成了領導重視、政策推動、成效顯著的良好格局。
築牢支撐點
保障雙擁持續發展
和平區始終堅持雙擁工作的頂層設計,爲雙擁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組織和資金支撐,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科室抓落實、專人聯絡促反饋”的工作機制,擁軍工作切實做到了有部署、有督促、有檢查、有落實。區委、區政府和駐區部隊形成了這樣一個共識,即:軍地要發展,軍地必須密切融合,軍民必須高度一致。基於這種共識,和平區軍地領導都始終堅持把雙擁工作作爲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和軍地發展之本來抓。
思想支撐,以思想認識上的高度統一保證了雙擁工作常抓不懈。每年年初,無論工作多忙,區委區政府都要專題召開雙擁工作部署會,明確年度任務目標和軍地互辦的實事好事;每年6、7月份,都要召開一次雙擁工作形勢分析會,查找差距,研究舉措,推動工作;每年年終,都要對各單位雙擁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考覈,表彰先進,兌現獎懲。
組織支撐,強化對雙擁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工作落實。和平區始終堅持區委主要領導擔任區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組織、民政、人社、教育等相關部門的“一把手”爲成員。同時,每年的雙擁工作動員部署會,都把各部門、各單位的任務分解細化後,單位“一把手”向領導小組組長遞交責任書,形成了區委“一把手”抓各單位“一把手”,上下“一把手”齊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爲確保上下貫通和不留空白點,和平區把下轄6個街道的63個社區劃分爲629個網格,明確了661個網格負責人和1561個網格信息員。每個網格每週、每天開展哪些與雙擁工作相關的活動,動員多少羣衆和官兵參加,區、街雙擁部門在網上點擊就能隨時掌握。區、街、社區、網格四級工作機制,保證了雙擁工作全覆蓋,全區有290個社區網格被評爲“雙擁工作示範網格”。
政策支撐,切實保障雙擁工作高標準開展。和平區始終堅持把創建雙擁模範城納入經濟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納入年度政務目標,納入駐區部隊政治工作計劃,納入處級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年度考覈內容,使各級開展雙擁工作有依據、有標準、有目標。同時,爲確保雙擁工作經費的落實,每年區財政預算都根據雙擁工作任務需要列出專項資金,確保不因經費問題影響雙擁工作的開展。
爲解決駐區部隊官兵和優撫對象實際問題和困難,區委區政府先後出臺了《和平區駐區部隊軍人子女入學優待辦法》、《和平區現役軍人和駐區部隊官兵困難救助辦法》等一系列法規性文件,從政策層面和資金方面保障雙擁工作的開展。
抓好着力點
雙擁變爲自覺行動
和平區明確各部門擁軍工作重點,形成齊抓共建的合力,深化行業擁軍。他們把教育、衛生、文化、科技、司法、交管等20多個職能部門,作爲行業擁軍的主責和牽頭單位,推動了雙擁工作責任制的落實。
區科委和信息辦重點爲連隊建立網絡學習室和科普知識教育;文化部門重點爲部隊培養文藝骨幹和建設連隊圖書室;教育部門重點安排軍人子女入學;衛生部門重點爲駐區部隊和優撫對象提供醫療保障;組織、人社部門重點安排好軍轉幹部、家屬就業和上崗前技能培訓等。
區園林局主動爲航保部、二七二醫院、武裝部建停車位、營區花園等,共投入資金300萬元;民營中醫院齊院長爲81師青海住勤官兵送去5萬元凍瘡膏;蔬菜店主老景無償送菜到連隊;聯邦教育免費培訓;軍人婚姻登記綠色通道爲107對軍婚提供五星級免費服務;成立了駐軍醫療心理服務站大篷車,七進軍營上門提供諮詢服務。
天津警備區辦公地點搬遷後,勸業場街道辦事處每逢春節、八一和老兵退役之際,仍然帶着一百多名社區主任、軍民代表、雙擁幹部前去慰問和送行,受到警備區官兵的好評。
注重發揮和平區現代服務企業多的優勢,動員企業積極爲雙擁工作做貢獻,深化企業擁軍。企業擁軍不僅推動了雙擁工作深入開展,也有助於官兵提前瞭解企業,增強了轉業退役後的就業能力。
狗不理集團和天津烤鴨店集團,爲部隊無償培養等級廚師;老美華鞋業有限公司每年給部隊官兵送去鞋墊;聯邦教育、新華職大堅持培訓退役士兵;鑫茂置業有限公司每年籌集資金慰問困難官兵;樂賓百貨、勸業場、濱江商廈等商業企業,每年給官兵講授企業經營方法等。
和平區勞模協會和被稱爲“津門第一哨”的武警天津總隊二支隊四中隊堅持16年開展“英模共建”活動,以實際行動實踐科學發展觀,爲津城和諧、穩定、發展做貢獻。
和平區勞模協會心繫軍營,將戰士當成自己的親人,關愛他們的健康成長。他們爲連隊送去了洗衣機、彩電、微波爐、三輪車、VCD音箱等用品。
一次,四中隊的廁所便池發生堵塞,當時正值滴水成冰的寒冬,市特模集體和平區排水管理所的職工們聞訊後,立即趕到駐地,冒着凜冽的寒風刨挖地面。土地凍得堅硬,一鎬下去只濺起一層冰花,但職工們不怕,虎口震傷了,手掌磨出了泡,身上沾滿了糞便也全然不顧,直到管道暢通才悄然離去。望着飯不吃、水沒喝、默默奉獻的勞模隊伍的背影,戰士們被勞模的擁軍之情深深地感動了。
“英模共建”極大地推動了和平區的文明創建,勞模、戰士們經常參加社區的公益活動。他們走進街道里巷,栽植樹木,打掃衛生,清除塗鴉,先後解決了部分社區污水倒灌、環境污染等難題。“英模共建”活動已堅持開展了16年,兩個先進羣體結合產生的人文優勢,極大地促進了雙方道德文明建設、人員素質提高和社會良好風氣的樹立,爲和平區成爲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區做出了貢獻。
落實關鍵點
軍地互辦好事實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部隊基礎設施建設至關重要。爲此,和平區予以全力支持,不僅緩解了部隊的資金緊張,也讓部隊享受到了和平區的發展成果。
近三年,和平區籌資1.13億元,支持了武裝部民兵訓練基地和辦公樓建設;籌資1000萬元支持警備區司令部作戰指揮中心建設;籌資300多萬元,支持武警天津總隊執勤“處突”訓練中心建設;籌資300多萬元,支持武警81師營院整治;籌資100多萬元爲基層連隊建起了圖書館、安裝了淨水設備;籌資400多萬元,爲武警和平區看守所中隊改造提升營區設施;籌資455萬元爲警備區、空軍代表室、海司航保部、二七二醫院等駐區部隊整修家屬院、官兵宿舍等。
子女入學難牽動着軍人的心。於是,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毅然召開專題書記辦公會,做出安排,盡全力解決,好消息在軍營裏傳開並被點贊。“毅然”是區委區政府領導擔當精神和擁軍情懷的最好詮釋。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軍嫂就業安置面臨着嚴峻考驗。和平區積極適應社會變革,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推出了“軍嫂進社區”。專門在每個社區留出一個社工崗位,先後安排了42名軍嫂就業,受到總政首長的肯定。“軍嫂進社區”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擁軍新路,成爲和平區新時期雙擁工作的一個特色和亮點。
爲給軍產宿舍樓共72個樓門改造提升,區領導特邀相關單位進行專題研究,當場決定整修改造的項目、資金、施工協調的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間,使7萬平方米、1200萬元的工程落實,1500戶居民受益。與會部隊領導交口稱讚:“和平區領導不光聽總結、定要點,更重在解難題,和平區擁軍接地氣、辦實事。”
千方百計改善優撫對象生活條件。近三年,和平區及時發放各類優撫金和補貼,全區實現了優撫對象零上訪。
軍愛民,民擁軍。子弟兵也視人民爲親人,把駐地當故鄉,積極爲和平區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和平區連續三年接受全國文明城區、國家衛生城區複查驗收,駐區部隊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先後調動官兵近萬人次,幫助清整衛生、運送垃圾;“軍警民共建民園廣場”,從設施中的軍民共建元素到軍人軍屬優待的辦法,從軍警民的陣地活動到聯合執勤的身影,受到達沃斯之夜國內外來賓的關注好評,擴大了和平區雙擁的影響。
駐和平區百名軍官與困難家庭“牽手連心,助困結親”,扶貧幫困形成規範化、經常化機制。爲困難羣衆提供就業崗位,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是和平區幫扶工作中的一個亮點。區人武部部長趙春意在對困難羣衆走訪慰問過程中,得知到這樣一個情況:體育館街社區退伍軍人魏春斗的女兒魏娜,因家庭貧困,不得已放棄了攻讀研究生的機會,到地方一家企業打工。趙春意高度重視,伸出援手,與政委陳建柱一起,爲魏娜聯繫協調工作單位,多方奔波,最後魏娜通過考覈後得以在解放軍二七二醫院工作。
困難羣衆深深爲軍官們對羣衆的真情實感所感動,連連稱讚道:“共產黨好”;“人民軍隊好”;“社會主義好”,有的幫扶對象激動地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選準結合點
打造雙擁文化品牌
和平區在打造雙擁文化過程中,始終深入開展具有時代特色的雙擁宣傳教育和理論研究,他們注重雙擁宣教多渠道,推動雙擁文化形成“新民俗”,強化雙擁文化與社區文化的有機融合,激發了軍民共建美麗和平的極大熱情,愛國擁軍氛圍更加濃厚。
創新宣教載體。和平區在《天津日報》和平版、和平有線電視臺開設了專欄,重點刊播雙擁工作理論文章、宣揚先進典型事蹟;在全區各主要交通路口和各社區LED顯示屏上,滾動宣傳雙擁工作口號和雙擁工作成效。
區分管雙擁工作領導多次做客人民網,宣傳和平區的雙擁工作。爲創新雙擁文化品牌,還請《中國雙擁》雜誌社的同志進行了專題講座,40多名雙擁幹部每人都撰寫了兩篇以上質量較高的研究文章,其中《厚積“雙擁文化”底蘊 助圓“中國夢”實現》一文在《天津民政》雜誌全文刊載,被全國雙擁辦確定爲雙擁文化重點課題。
突出宣教主題。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裏,和平區雙擁工作更是高潮迭起——端午節,社區居民帶着糉子走訪慰問部隊官兵;中秋節,軍民互相贈送自制月餅;重陽節,街道、社區組織文藝宣傳隊到軍休所慰問演出。
除每年春節、八一廣泛開展的雙擁活動外,和平區還特別注重引導居民羣衆把雙擁文化向其他傳統節日拓展,使雙擁工作滲透進文化、落實到基層、融入到社區。他們以“七一”、“五四”、國慶、教師節以及和平區的“和平之春”、“和平納涼晚會”、讀書節等爲契機,把雙擁文化納入節日活動中,使雙擁文化在融合軍民關係中發揮了重要的紐帶作用。
每年評選特色樓門,每個街道至少要推薦3個雙擁文化或雙擁工作示範樓門;組織社工業務比武,都要在題庫中專門提取有關雙擁工作的試題……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使雙擁文化在和平區得到了充分的發揚光大。
和平區雙擁工作注重頂層設計,打造了擁軍保障體系、創新了擁軍載體途徑,使得擁軍特色鮮明、亮點頻閃。和平區雙擁工作動真情、辦實事、接地氣,軍地共同攜手推進了雙擁工作深入開展,形成了軍地互促共贏、深度融合的發展態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和平區軍政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大局。雙擁工作已成爲和平區的重要抓手,在強“雙擁模範”之基、固“軍地發展”之本中,和平區軍政軍民團結更加緊密,雙擁偉力進一步彰顯。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有着雙擁光榮傳統的和平區軍民,在市委、市政府和警備區的領導下,今後將繼續開拓創新,紮實工作,探索創新雙擁工作思路,努力提升新形勢下雙擁工作整體水平,開創雙擁工作新局面,爲建設美麗中國、美麗天津、美麗和平做出新貢獻,爲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八連冠”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