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現場救援搶險,他們是第一支快速集結並抵近的部隊;他們冒着滾滾濃煙,艱難開進,爲後續救援部隊打通首條救援快速通道;協助居民救援,他們視羣衆財產爲生命,贏得百姓讚譽。昨天,記者走近津門英雄部隊、武警天津總隊救援官兵,傾聽他們的救援搶險故事。
逆火前行打通救援通道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發生,中國自然災害、突發事故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以及應急救援體制機制建設滯後的問題暴露出來,3年後,全國在武警部隊組建了首批33支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武警天津總隊第六支隊特業大隊是其中之一。該部隊主要負責華北片區、東北片區突發自然災害等的應急搶險、救援任務。
昨天上午11時,當記者趕到武警六支隊“8·12”事故搶險救援臨時駐地——位於開發區一處空曠廠房內時,特業大隊的官兵們已經出發,投入到清理火災爆炸事故現場的第一線。
廠房內,布墊上鋪上涼蓆就是軍牀,行李包擺放一側,密密匝匝,但整齊劃一。
特業大隊大隊長劉紅軍告訴記者,8月12日晚,正在津南營房內的他突然被一陣大風驚醒,防盜門被震得嘩嘩作響,職業敏感讓他意識到有些不對勁兒,很快武警濱海支隊的戰友打來電話:天津港一處倉庫發生爆炸。經過上報,部隊決定緊急集結。劉紅軍一邊收攏救援器械,一邊集合隊伍,當晚12:30,百餘人的第一梯隊快速向濱海新區火災事故現場挺進,而支隊第二梯隊200人也已整裝待發。
次日一早,正在事故現場附近待命的六支隊接到命令,爲滅火救援部隊打通一條快速通道。早晨六點,防化小分隊戴着面罩快速抵近至爆炸點北側100米處,現場濃煙滾滾,熱浪襲人,地面到處是散落的鐵屑及障礙物。直到8點,纔將現場基本勘察清楚。
當時,現場仍有多處明火,現場不時傳來噼啪的爆炸聲。政委呂雪峯抽調30名黨員,組成突擊隊,開動大型機械,迎着濃煙向火災現場挺進。行進中,突然一聲爆響,一個集裝箱被炸起3米多高,險些擊中救援隊伍。在這樣的環境下,一條400餘米的救援快速通道最終被打通,爲後續部隊滅火搶險打下堅實基礎。
身邊不到5米就有着火點
“經無人機偵查,現場情況良好,可以實施作業。”16日上午10時45分,部隊再次接到打通通道命令,此次作業地點離爆炸中心點不到300米。
進場實施作業20多分鐘後,現場突然傳出爆炸聲,六支隊支隊長彭振斌迅速要求人員撤出。第一次進場無功而返。
地面上有很多水窪和化學物體,經碾壓、混合會發生反應甚至導致爆炸。“危險在可控範圍內,請允許繼續作業!”11時18分,經過請示,劉紅軍第二次進入現場。在疊壓的集裝箱間,在零星的爆炸中,官兵一線平推,連續奮戰了1個多小時,將救援通道延伸了80米、拓寬了6米。隨後,消防車輛迅速進入,開展作業。官兵們退回80米外,等侯前進命令。
“明火已經熄滅,請繼續向內推進。”清障官兵休息了30多分鐘,12時不到,接到了繼續打通道路命令。
正值中午,他們身着防護服,體感溫度迅速躥升,且每向核心區多靠近一些,溫度還要升高不少。但官兵仍然第三次進場。
距離中心地帶越來越近。“目測身邊最近的着火點也就不到5米。”駕駛員李志超即使穿着全套裝備,也感受了一些不適。但戰士們堅守崗位,繼續將道路延伸了120餘米,完成任務。
“身上的裝備一穿一脫、大型機械車輛一來一回要耗費不少時間。”爲了保證工作效率,官兵即使在待命時,也不願意返回安全地帶休息,所以將近3個小時,他們滴水未進。脫下防護服,李志超彷彿從水裏出來一般。
爸爸媽媽都在“戰場”
8月20日一早,武警天津總隊六支隊副政委郝昌偉正在距爆炸事故核心區兩公里外的部隊臨時駐點,組織剛下一線的官兵洗消、休整。手機響了,他拿起來一看,是兒子郝崇博發來的信息:“祝爸爸媽媽‘七夕’情人節快樂!希望你們健健康康,早點回來。”郝昌偉眼睛一下子溼潤了……
妻子吳浩昕是後勤學院附屬醫院消毒供應科的醫生,爆炸事故發生時,兩口子都在休假,本來答應兒子,第二天要到北京看未名湖和清華園。深夜12點,電話突然響起,郝昌偉起身就走,妻子安頓好兒子,也在凌晨3點前趕到了醫院。
當天晚上趕回支隊,他與政委呂雪峯、副支隊長畢軍濤簡短碰頭後,3人火速分赴3個方向,集結部隊、組織動員。2時57分,支隊700餘名官兵全部趕到現場周邊。
救援第一日,郝昌偉帶280名官兵展開現場破障清路,拿鍬鏟、用手拾,爭分奪秒開闢救援通道。之後幾天,他當起前置駐點的“大管家”。整整7天,13歲的兒子一個人在家,不時給爸爸打電話,但郝昌偉顧不上接。
而在附屬醫院救護一線的妻子吳浩昕,也在高強度工作着。7天裏,累計接診事故傷員320多人,實施手術50多例。她每天都是深夜回家,天不亮就趕到醫院。每次臨出門前,爲兒子準備好掛麪、雞蛋、火腿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