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8·12”火災爆炸事故已經過去了十餘天,這些日子裏,我們看到了慘烈又凌亂的現場,看到了驚險又緊急的搜救,看到了緊張又耐心的救治,看到了康復,看到了重建,看到了新的希望。
可唯一我們看不到的,是所有當事人心中埋藏的傷痕,採訪中,心理救助專家說,心中的創傷和手上劃破的口子一樣,小的或許會自然癒合,但大了,就需要精心包紮和治療。
前方,還有更遠的路。
救援人員:沒有人是超人
在天津港公安局,記者見到了天津港公安局政治處副主任鄭超。在敘述中,他頻頻哽咽,幾次強忍眼淚,卻還是流下了讓人揪心的淚水。
他是一名警官,是自己所在部門的負責人,也是心理救助的對象之一。
“事故的發生地點在天津港轄區,我們天津港消防隊的同志第一時間趕到,但隊伍的損失比較嚴重,”鄭超說,“現場的情況太慘烈了,公安部及時爲我們配備心理專家,爲我們做了心理干預,現在大家都好些了。”
鄭超說,“很多戰友從前線回來後都不說話,後來經過一對一的心理援助,大家也漸漸有了幹勁兒,這些天都沒有休息……”話音未落,鄭超的淚水奪眶而出,順着他堅毅的面龐流下,他趕緊用手抹去。
“沒有人是超人。”看到此情此景,天津公安警官職業學院心理學教授、天津市法制心理學會會長劉援朝接過話來。
平靜下來後,鄭超表示,此前自己和戰友已經接受了分組團輔、放鬆療法等心理治療。
不過顯然,心理救助並非朝夕之間的事情。
劉援朝介紹,心理調節不是讓人忘記事故,而是面對和接受。“對抗是無效的,要讓情緒記憶變成自傳體記憶,這就是我經歷的一部分,我要帶着它往前走。”
按照公安部的部署,8月13日起,根據一線心理援助的需求,劉援朝和他的學會的成員就有關救援志願工作和新區宣傳部等機關進行了積極溝通。
13日,學會派出首批心理救援志願者6人,分別爲天津港受災員工、天津港消防隊、死傷和失聯人員家屬開展了心理救援工作。14日,又組織了140餘人的志願者隊伍,提前做好了志願者隊伍的組建工作。15日,學會送出了第二批志願者奔赴濱海新區。16日,學會派出了第三批心理救援志願者10人。17日,派出第四批心理救援志願者10人,進入天津武警醫院。
劉援朝坦言,經過這次事故,不少公安、消防戰士都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或糾結、或恐慌……“他們曾面對的場景太殘忍,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衝擊,希望經過我們的干預,他們能夠儘快恢復健康。”
受災居民、遇難者家屬:
和內心的戰鬥纔剛剛開始
昨天的泰達醫院已經秩序井然,沒有了事故發生之初的慌張、混亂的景象。好像那驚恐的一幕從來都未發生過。
在這裏,記者見到了大量的心理救援專家——和血肉傷口的抗爭已經結束,和內心的戰鬥纔剛剛開始。
北京回龍觀醫院主任醫師童永勝也在這裏講述了一個案例。一個初中男孩,暑假裏來到塘沽看望在這裏工作的父親,12日夜晚,發生了爆炸,父親爲了保護他遇難了,男孩只受了輕傷。14日,男孩被家屬帶到醫院來,說男孩一直哭,請心理醫生看看。原來,一方面是受到了爆炸的驚嚇,一方面是對父親離去的懵懵懂懂,男孩無法接受,抽泣不止,他反覆喊道:“我要我爸爸!”沒有辦法和男孩交流,醫生只好在他感覺舒服的時候,輕拍他的身體,和男孩產生一些簡單的肢體接觸,進行安撫。
15日,男孩又來到了醫院,這一天,他情緒沒那麼激烈了,卻始終不說話,醫生和他說10句,他或許只回2個字。心理創傷會讓人產生非現實感,處於半夢半醒的狀態之中,爲了讓男孩意識到自己仍活在一個現實世界,醫生問他類似“家裏有幾口人”的實際問題。
16日,男孩再次來到醫院,有了表情,交流也容易了些,考慮到男孩的母親也因事故中失去丈夫而產生了一定的心理問題,醫生認爲她不適合和男孩在一個房間居住,瞭解到男孩和叔叔感情很好後,醫生建議他的家人讓孩子多和叔叔在一起,對於兒童來說,和熟悉的人在一起能夠增加他的安全感,並建議他們可以返回老家,回到他所熟悉的環境生活。
17日,男孩沒有再到醫院來。醫生猜測,他們一家人可能離開天津回老家了。
天津市安定醫院心理門診副主任醫師劉萍表示,心理救助確實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比如爆炸後,有人找不到兒子,這個時候不能跟他說你要堅強、你兒子一定會回來等,這些語言對他來說太蒼白,而是要讓他知道,我們會幫你找,我們會通過我們的一切渠道幫你去找,這對他來說纔是一個極大的安慰。”
救助工作:
累計開展心理干預1475人次
北京大學臨牀心理中心執行主任唐登華介紹,現在的救助對象,一是直接的傷者、遇難者的家屬,對於這類人羣,要進行比較重點的救助;二是參與現場救援的人員,對於這類人羣,不要讓他們太過於疲勞;三是公衆,只要社會穩定,信息透明,就不會造成他們的恐慌。
天津市安定醫院副主任醫師禚傳君表示,災後,心理反應一般分爲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即時反應階段,對於突如其來的災情,茫然不知所措;第二個階段是茫然反應階段,恐懼、焦慮;第三個階段是消除階段,這時,人們就會比較理性客觀地面對現實,重新規劃未來。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7名國家和本市精神心理科專家、心理諮詢師、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參與到此次災後心理救援工作中,覆蓋全市各收治傷患醫院、遇難者家屬和受災羣衆安置點等。累計開展心理干預1475人次,對重點干預對象開展心理干預352人次,開展災後心理危機干預專題培訓3次,發放健康宣傳材料1064份,心理援助熱線自事發共接聽熱線電話209通。
據悉,天津市免費心理援助熱線“幫幫我吧”(022-88188858),每週7天、24小時接聽來電,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對公衆心理造成的傷害,防範大面積恐慌和焦慮情緒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