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早上六點剛打開手機,就接到濱海新區公安局同志的電話讓我馬上趕往天津港。”從事特種拍攝的陳寶琪告訴記者,今年是他入行的第十個年頭了,剛到現場,就被直接帶到濱海新區應急指揮中心旁投入“戰鬥”。
航拍第1天
兩公里處飛行器距地面150米
溫度熱,煙霧濃。不利於航拍的情況讓小陳全都趕上了。“爆炸現場溫度很高,只能在150米處進行拍攝,由於煙霧太大,爲了能拍到更清晰的畫面,最低降到120米位置,爲了配合救援行動,提供清晰的視頻資料,儘可能細緻地搜索着每一個角落。”小陳嗓音低啞地講述着,“戰士們很辛苦。我們多幹一點,多提供一些有用的視頻,就能給他們降低一些風險。”從早上一直飛行到晚上8點鐘整整12個小時,直到夜幕來臨完全看不到現場的情況才收回飛行器。
航拍第2天
向前推進300米明火已無風向在變
不見明火,風向突變,轉移。小陳第二天被告知轉戰第九大街,並隨指揮部向核心區推進了300米。“當時到現場第一感覺煙霧小了很多,形勢趨向好轉。只是風向變化了,指揮部所在地轉移,應該是又近了一步更方便航拍了。”雖然距離火場更近了,但是操作起來並不比第一天輕鬆。因爲更多的航拍設備已經到位,在這個煙霧籠罩中的庫區上方進行拍攝尋找着,小陳小心翼翼地操控着,避免與其他飛行器相撞。
航拍第3天
接到命令退後1公里
天空灰濛濛看不清。小陳依舊早早來到指揮部,今天距離核心區1公里處繼續搜尋,心中期待着今天能夠延續昨天的好趨勢。九點半左右突然接到命令說風向有變,撤退至距離核心區2公里處最早的原點,中午接到命令再度後退1公里。由於指揮部的車體龐大,裏面設備衆多,是最後一個撤到指定區域的。
航拍第4天
5點半趕到現場
所拍視頻全部上交。這是小陳最後一天來現場進行拍攝,早上五點半趕到指揮部,細細掃描着現場,拍攝着核心區煙霧的顏色,觀察着火場中是否有一絲絲的起火點。當採訪結束時,小陳一個勁要求記者不要提到他的名字和工作單位,“作爲一個天津人,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你們應該去採訪那些冒着生命危險衝在救援第一線的。其實在這裏負責航拍的同行們大家都是默默地在爲救援隊伍義務工作,真沒什麼好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