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泰達醫院距離爆炸中心點約3公里,是這次爆炸事故中收治傷員最多的一所大醫院。事故發生時,許多醫護人員都不約而同地第一時間趕到醫院,顧不上受傷的家人,他們直接進入急診室和病房參與救治傷員。
“不孝”的兒子 盡責的醫生
8月15日,泰達醫院骨科住進了一位老媽媽,她是該院醫生範若焱的母親。老媽媽三根肋骨骨折,胸腔內嚴重出血,然而範若焱卻是在爆炸後的第4天,才發現了母親的傷痛。
“爆炸發生得太突然,當時我還在看資料,就聽見兩聲巨響,接着家裏的玻璃全碎,傢俱、電器、門窗瞬間被震落。”回憶起當晚的情景,範若焱歷歷在目,“外面有人大喊着快跑,能看到滿天的小火球射過來,牆上被砸出一個個洞,我的第一個反應也是趕快跑,但是我媽還在臥室。”
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範若焱還來不及看一眼被震得一片狼藉的家,背起母親就往外跑,“我媽早就睡了,爆炸讓她也嚇得不輕。問她有沒有覺得哪兒不舒服,她就衝我搖搖頭。”
到了醫院後,範若焱把母親放在自己的辦公室裏,什麼也沒說,披上白大褂就急匆匆地去急診室幫忙了。二十多個小時裏,他前前後後縫合了超過15個病人,參與實施了十多臺手術,“這些傷大多數都是被玻璃劃傷的,必須儘快止血消毒,打破傷風,如果不及時消毒打針,很有可能一個小傷口也能引起嚴重的後果。”直到第二天下午3點,範若焱才抽空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我回到辦公室,感覺媽媽的臉色不太好。”提起母親,範若焱的淚水在長時間工作而熬紅的雙眼裏打轉。“媽媽說,她感覺胸口一陣陣地疼,她自己覺得可能是當晚被爆炸衝擊波撞擊到了,有點胸悶,沒什麼大事,叫我不要擔心。去武清的時候還囑咐我注意身體,她說醫生有充足的精力才能救治傷員。”
擔心自己不能好好照顧媽媽,範若焱就請武清的親戚來把媽媽接走,自己繼續堅守在搶救傷員的一線。就這樣,範若焱的母親硬是挺了4天,終於在親戚的陪同下,到武清當地醫院做了檢查,檢查結果顯示:三根肋骨骨折、胸腔積液(胸腔內出血)。
“那時候心裏充滿了醫生的責任感,只知道災難突如其來,醫院肯定需要人,媽媽受傷,我一點也沒發現,真的太粗心了。”得知這個消息後,範若焱急的不得了,但是醫院裏又正處在爭分奪秒搶救傷員的過程中,他只好請親戚幫忙,又把母親送了回來,在自己的科室辦理了住院,這樣既不耽誤工作,又能照顧到母親,一舉兩得。
“每次我去病房看她,她就催我走,讓我去多看看受傷的消防員和武警官兵,多救幾個人。”下巴上還來不及剃的胡茬見證了範若焱十幾個忙碌的日夜,“媽媽特別支持我的工作,我覺得只要大家都相互支持,盡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們就能渡過難關。”
危難中的互助和奉獻 更顯珍貴
8月12日夜,一聲轟鳴撕破了濱海寧靜的夜空。在距離爆炸點不到1公里的一個小區裏,驚慌失措的居民們蜂擁衝出小區,在慌亂的人羣中突然出現了一個逆向跑動的身影,她懷抱着一個1歲左右的孩子,逆着人羣又衝回了小區門口,這個人就是泰達醫院骨科護士張羽。
“那天我跟着大家一起跑出了單元樓,天是紅的,沒有燈,我用餘光好像看見單元門口躺着一個人。”張羽告訴北方網新媒體記者,自己懷裏還抱着孩子,還要拉着年邁的母親,一家人剛被爆炸聲驚醒都沒有反應過來,周圍就已經一片混亂。
“當時我也非常害怕,只知道跟着人羣拼命跑。跑着跑着,我定了定神,我想我是護士,那個倒下的人我必須回去看一眼。”於是張羽把孩子交給身邊的母親,毫不猶豫地逆着人流往回跑。“我先是看看他有沒有外傷,還有沒有呼吸,好在他應該只是受驚暈倒了。”把昏迷傷員身體放平,張羽開始給他做心肺復甦。
眼看着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越來越多的人從女兒身邊跑過,張羽的母親彷彿感到危險在一步一步逼近,本能地拉着她想要趕緊逃離,可張羽卻始終不放棄,動作敏捷熟練,一遍遍地爲昏迷的傷員做復甦。“我記得當時我只對我媽媽說了一句話:我是護士,再危險也不能見死不救,然後我繼續低頭給他做急救,媽媽默默地站在我身邊一直陪着我。”
經過一次次的努力,昏迷傷員終於醒了過來,此時張羽才感覺到腳底傳來的陣陣的劇痛,原來她在剛纔跑動中,不小心把鞋子跑丟了,兩隻腳底扎着好幾塊碎玻璃。到了醫院,進行了簡單的消毒和包紮,張羽腳上裹着紗布,又立即投入了工作。
“發生這麼嚴重的事故,醫院肯定是很忙的,我要是請假休息,其他同事的工作就多了。”面對北方網新媒體記者的採訪,張羽只是笑笑,“加班加點,我並不覺得是在奉獻,因爲救死扶傷本來就是我們的職責。在災難面前,大家相互幫助才能共同扶持,克服困難。”(北方網見習記者李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