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密切關注羣團組織工作。十八大以來,他多次在不同場合就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工作做出指示,也多次在考察調研中與工人、青年等基層羣衆面對面交流。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出席中央黨的羣團工作會議並做了重要講話。他說,由黨中央召開黨的羣團工作會議,在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他指出,羣團組織開展工作和活動要以羣衆爲中心,讓羣衆當主角,而不能讓羣衆當配角、當觀衆。人民日報就此發表評論說,有一個成語叫“衆星拱月”,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如果說“月”是黨,“衆星”就是包括羣團組織在內的黨領導下的各種組織。做黨的羣衆工作,就要月明星燦,不能月明星稀,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更要星光燦爛。
關心民瘼指引方向
——發揮羣團組織橋樑作用讓黨的羣衆工作“星光燦爛”
羣團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羣衆的橋樑和紐帶。更好發揮羣團組織作用,才能把廣大人民羣衆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
工人階級是主力軍。2013年10月,習近平同中華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指出,要積極擴大工會工作覆蓋面,努力把工作做到所有職工羣衆中去,使工會工作更貼近基層、貼近職工羣衆,更符合職工羣衆意願。工會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更多到職工羣衆中去,依靠職工羣衆開展工作,使工會組織真正成爲廣大職工羣衆信賴的“職工之家”。
青年是生力軍,青年的未來關乎國家的未來。2013年6月,習近平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團組織要努力做廣大青年值得信賴的貼心人,深入青年之中,傾聽青年呼聲,把青年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發揮組織優勢,調動社會資源,千方百計爲青年排憂解難,使團組織成爲廣大青年遇到困難時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團的幹部必須心繫廣大青年,堅持以青年爲本,深深植根青年、充分依靠青年、一切爲了青年,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努力增強黨對青年的凝聚力和青年對黨的向心力。
婦女是“半邊天”。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指出,各級婦聯組織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堅持走出機關、走向基層,沉下身子,拓寬工作渠道,創新工作手段,用自己的眼睛看最真實的情況,用自己的耳朵聽最真實的聲音,幫助廣大婦女排憂解難,通過實實在在的服務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婦聯“孃家人”的溫暖送到廣大婦女心中,使婦女工作常做常新、充滿活力。
讓8500萬殘疾人共圓中國夢。2014年5月,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第五次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受表彰代表。習近平指出,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夢,是民族夢、國家夢,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夢,也是每一個殘疾人朋友的夢。我們都要凝心聚力,在實現人生夢想的同時,共同推動中華民族的美好夢想早日實現。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會上,習近平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醜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
一句句殷切囑託,體現了總書記對羣團工作的關心。
暖心互動殷殷囑託
——羣團工作要讓羣衆當主角不能讓羣衆當配角
羣衆性是羣團組織的根本特點。習近平指出,羣團組織開展工作和活動要以羣衆爲中心,讓羣衆當主角,而不能讓羣衆當配角、當觀衆。要更多關注、關心、關愛普通羣衆,進萬家門、訪萬家情、結萬家親,經常同羣衆進行面對面、手拉手、心貼心的零距離接觸,增進對羣衆的真摯感情。總書記這麼說,也這麼做。
習近平總書記時刻惦記着困難羣衆。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來到地處深山的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唐榮斌老人的家。據唐榮斌事後回憶:“總書記沒有一點架子,到家裏就跟走親戚一樣。大冷天的,我趕緊把火盆擺到炕上,想讓總書記暖和暖和。他見我脫鞋上了炕,也跟着脫鞋上了炕,和我們一家人越聊越熱乎。”
2013年8月29日,在大連灣畔的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習近平總書記冒雨和工人們合影,雨水打溼了衣衫。
2014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從北京乘飛機直飛1000多公里外的內蒙古阿爾山市。沿着58級陡峭的臺階,習近平總書記登上內蒙古邊防某團三角山哨所,看望正在執勤的戰士。他動情地對戰士們說:“今天,我和你們一起執勤站崗。”
2014年1月28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正在排練迎春節目的孤殘兒童們圍上來,紛紛向總書記自我介紹,總書記蹲下身來,疼愛地抱起一位小朋友。“有一顆感恩的心很重要,對兒童特別是孤兒和殘疾兒童,全社會都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情,共同努力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總書記動情的話語,體現了對殘疾人的關愛,也對殘聯組織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014年2月4日,習近平來到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餐廳鴻瑞園店,稱讚說:“我看這個虛擬養老餐廳一點都不虛,有這麼多老人。”這時,服務員盛好一份套餐,習近平說:“我也給老人端一份菜。”他端起餐盤,發現72歲的城關區汽車篷墊廠退休職工楊林太面前還沒有飯菜,就徑直走過去,遞到老人手裏,親切地說:“請老人家吃飯。”
一幕幕暖心畫面,承載着總書記沉甸甸的關懷。
貼心關懷奮進實幹
——羣團組織要成爲羣衆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知心人、貼心人
羣團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羣團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是黨廣泛組織和動員廣大人民羣衆爲完成中心任務而奮鬥的重要法寶。
習近平在中央黨的羣團工作會議上指出,羣團組織要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挖掘服務資源,堅持從羣衆需要出發開展工作,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困難羣衆身上,努力爲羣衆排憂解難,成爲羣衆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知心人、貼心人。
人民是執政的根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多次與羣衆在一起時,總書記總是貼心地關懷着百姓所需所想。
“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用生命點燃未來。”青年象徵着未來,青年的未來就是國家的未來。2013年5月,在天津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人力資源發展促進中心,並同正在現場應聘的大學生親切交談,詳細詢問有關情況。在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他要求有關部門加大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支持力度,對就業困難畢業生進行幫扶,增強學生就業創業和職業轉換能力。
“哪年修的?”“能容納多少人禮拜?”“講經一次多長時間?”“來的外賓多不多?”……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疏附縣托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幹村同伊瑪目穆合特熱木·謝日甫江等親切交談。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明確指出“新疆最大的羣衆工作就是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吉林時指出,我們正在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哪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過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201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指出,黨和國家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改善就業環境,提高就業質量,不斷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
一份份貼心的關懷,飽含了總書記深厚的人民情懷。
鄭板橋有云:“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習近平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將古人的詩詞改成“深入基層不放鬆,立根原在羣衆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只有紮根羣衆,與羣衆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地爲民辦實事、得民心。
好風憑藉力,奮進正當時。在新時期,抓好黨的羣團工作,就要保證黨始終同廣大人民羣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在以習近平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羣團組織積極進取、開拓創新,把廣大人民羣衆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必將爲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更加強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