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我從來沒見過消防車變成這樣,太慘了。”秦茂指着自己爆炸當天拍下的照片對記者說。許多人都知道消防官兵的職責是滅火、救人,卻不知道在他們當中有一類人,需要衝在最前面,拍攝作戰全程,報告滅火情況,繪製作戰圖紙,做着“火場文書”的工作。
秦茂是消防保稅支隊中環西路中隊電話班的班長。8月13日凌晨0:40,中隊接到命令前往爆炸現場增援,秦茂坐的第一輛消防車,也叫“頭車”,車子引擎一發動,秦茂就拿起攝像機開始拍攝了。駕駛員對需要增援的地方並不熟悉,秦茂還要充當導航的角色。秦茂說:“當天晚上趕往現場的途中,許多路段都被汽車殘骸、建築物殘骸堵住了,只能繞路。”
2:20,到達現場後,秦茂和頭車指揮員侯超最先下車。秦茂立即開始拍攝戰友們的作戰準備情況和周圍的作戰環境,將第一手材料及時發回保稅支隊指揮部。他們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停車場一個區域的滅火工作,而秦茂的任務,就是拍攝下隊友作戰的全過程,並通過對講機隨時報告滅火救援情況。滅火戰士們手持噴水槍,在距離火情十幾米的地方噴水救火,而他需要背對火場,拍攝下戰友們滅火的情況,他的身後隨時可能再次爆炸。
爆炸現場瀰漫着刺鼻的氣味,秦茂說他只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就適應了。“需要做的工作比較多,我根本沒空顧忌氣味。”秦茂告訴記者,自己當時身穿戰鬥服,揹着空氣呼吸機,照相機、攝像機、4部手持電臺一個都不能少,這些裝備加起來差不多有80多斤。
完成了滅火任務,中隊緊接着就進到核心區域搜救。在搜救過程中,其他戰鬥員可以輪換替代,但電話員卻只有一個。與自己中隊內部聯絡,與其他中隊聯絡,和上級指揮部聯絡,全由秦茂一人負責。“火場戰鬥第一線,保持通訊聯絡是最關鍵的,足以影響整場戰鬥的成敗。”秦茂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只要搜救組進入內部搜尋,他肯定隨行。
秦茂告訴記者,投入戰鬥後的24個小時,所有戰士們都沒睡覺,連坐下來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大家的付出,終於在14日早晨有了收穫,秦茂和搜救小組發現了倖存的消防戰士周倜,他手中的攝像機記錄下了救下週倜的全過程。
由於怕家人擔心,秦茂一直告訴家裏人自己是在外圍警戒,他說:“直到16日回中隊後,我才告訴家裏人自己一直在爆炸核心區,網上週倜的救援視頻都是我拍的,家裏人都爲我驕傲。”經過多日不停工作,秦茂共留下照片、視頻達15個G的珍貴資料。